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读图回答:
(1)黄土高原地区处于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中的第 级阶梯,包括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河南省的部分地区以及 省和 省的大部分地区.
(2)黄土高原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特征.在A、B景观图中,反映黄土高原地区地表特征的是 ;在C、D景观图中,反映黄土高原地区特有人文景观的是 .
(3)结构图可以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将下列代表地理现象的字母填入相应框内,从而表明黄土高原地表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与后果.
A.地表沟壑纵横 B.地表植被稀少 C.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D.黄土土质疏松 E.黄河含沙量大.
(4)请你为当地发展建言献策.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台营学区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巴西原有居民为:
A. 白种人 B. 混血种人 C. 黑种人 D. 印第安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台营学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读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与绿洲图,回答下面小题。
1.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A. 绿洲地区 B. 沙漠地区 C. 盐沼泽地区 D. 平原地区
2.影响塔里木盆地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 森林资源 B. 水资源 C. 矿产资源 D. 土地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江苏省太仓市、昆山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及答案 题型:选择题
读印度孟买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图和南亚1、 7月风向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孟买气候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 全年高温多雨 B. 冬季温和多雨
C. 夏季炎热干燥 D. 雨季前气温最高
2.结合两图分析,可以看出南亚
A. 盛行东北季风时降水多 B. 盛行西南季风时降水少
C. 水热丰富,无洪涝灾害 D. 纬度低,气温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山东省滕州市2017届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八下巩固题 题型:综合题
长绒棉以其纤维长,色泽好、品质高而受到国内外用户的青睐,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探究“影响长绒棉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请你与该小组一起完成下面的探究过程.
探究主题:影响长绒棉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
探究材料:如图新疆长绒棉分布图和埃及长绒棉分布图
尝试探究:
(1)地形与长绒棉分布
据新疆长绒棉分布图可知,新疆长绒棉主要分布在山麓和盆地边缘的 地带,地形平坦;据埃及长绒棉分布图可知,埃及长绒棉主要分布在 谷地和三角洲地区,土壤肥沃.
(2)气候与长绒棉分布
新疆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埃及主要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两地有利于长绒棉生长的共同气候条件是昼夜温差大、降水少,晴天多, .
(3)水源与长绒棉分布
新疆的山麓和盆地边缘地带有较丰富的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埃及的尼罗河为长绒棉生长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
归纳总结:长绒棉的分布主要与地形、 和 等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
迁移应用:深居亚欧大陆内部的中亚地区,也是世界上长绒棉的主要产区,结合下图,分析中亚长绒棉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1) ;(2) ;(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山东省滕州市2017届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八下巩固题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福州市城区边缘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数字单位为米,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有一座占地1,7000m2的寺庙,有“进山不见寺”的特点。该寺庙最可能位于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2.近年来,当地居民由单一的蔬菜种植转为发展集种植、养殖、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经济活动,导致该转变的主导因素是
A. 交通 B. 劳动力 C. 市场 D. 科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山东省滕州市2017届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八下巩固题 题型:选择题
在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中,香港的优势条件是( )
A.资金、技术 B.土地、能源
C.劳动力资源 D.水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北京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运量大,运费低,适合运送大量气体、液体,并且受天气影响较小的是( )
A. 铁路运输 B. 航空运输 C. 公路运输 D. 管道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手机微信是现在家人、朋友和同事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一种常用方式,小明在朋友圈晒出旅游拍摄的照片,小明可能去了:
A. 东南亚 B. 欧洲西部 C. 中东 D.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