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13.下列因素中,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影响最小的是(  )
A.科技水平B.能源结构C.产业结构D.经济规模

分析 依据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影响的因素解答.

解答 解: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是指GDP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受到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科技水平(主要影响能源利用率)等因素的影响.而经济规模主要影响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影响不大.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因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用本省的历史名称作简称的是(  )
A.黑龙江省B.山东省C.湖南省D.吉林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以高寒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区域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我国南北方地区具有不同的地域人文风情,下列描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饮食习惯:南米北面B.民间体育:南赛马北滑雪
C.民居风俗:南尖顶北平顶D.传统交通:南船北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环境对民居有较大的影响,下列民居属于A地区的是③.(填数码代号)

(2)写出图中四大地理区域名称:
A是西北地区、B是青藏地区、C是北方地区、D是南方地区.
(3)C、D两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1月0℃等温线、800 mm年等降水量线重合.
(4)B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
(5)现在通过管道从A地区调往C地区、D地区的能源是天然气;C地区许多城市水资源短缺,需要从D地区调入;B地区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6)南京和那曲两地纬度大致相当,但7月南京的平均气温为28.8℃,而那曲只有8.8℃,据图分析其气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势.
(7)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C地区和D地区,草地主要分布在AB两个地区.
(8)甲地与乙地相比,冬季气温较低的是甲地,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甲地与丙地相比,年降水量较少的是丙地,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因素.
(9)下列项目中属于区域B的是③,属于区域D的是②.(填代号)
①赏冰灯②赛龙舟     ③献哈达④那达慕大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哪些作物是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  )
(1)棉花   
(2)大豆   
(3)甜菜   
(4)甘蔗.
A.(1)(3)(4)B.(1)(2)(4)C.(1)(2)(4)D.(1)(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说法不可信的是(  )
A.图中等高距为100米
B.刘老师从①处到②处会经过一个山谷
C.图中丙、丁两地中,丁处比较适合开展攀岩活动
D.刘老师到达①处时,测得气温是22℃,此时②处气温最低不应低于23.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当北京时间上午9:00时,美国纽约是晚上8:00,产生两地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公转B.地球自转C.四季变化D.纬度位置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