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2.读下方“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当地球运转到冬至日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亚欧大陆北部进入一片冰雪世界  B、我国白天最短,但白天将会逐渐变长
C、南极中山站处于极夜,不可进行科学考查  D、南非好望角炎热难当
(2)从春分至夏至,正午太阳直射点将向北方向移动.
(3)由于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发生变化,白天逐渐变长的是①④
(4)国庆节期间,地球公转进入图中③位置.(用图中已有记号标示)
(5)夏至日,我国某地正午太阳直射井底,则这处地方位于北回归线上.(不用数字表示)

分析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为3月21日,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 解:读图可知,(1)当地球运转到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一年中最小,此时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位于北半球的亚欧大陆北部进入一片冰雪世界;故选项A符合题意.
(2)北半球的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从春分至夏至,正午太阳直射点将由赤道向北方向移动.
(3)由于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发生变化,从冬至到春分和从春分到夏至,白天逐渐变长;及图中的④段和①段是白昼时间逐渐增长的时段.
(4)10月1日国庆节期间,地球公转由秋分(9月23日前后)进入冬至(12月22日前后),即位于图中的③位置.
(5)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垂直照射现象,我国位于北半球,夏至日,我国某地正午太阳直射井底,则这处地方位于北回归线上.
故答案为:
(1)A;
(2)北;
(3)①④;
(4)③;
(5)北回归.

点评 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结合图示记忆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是(  )
A.计划生育B.二胎政策C.名族区域自治D.早生多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图幅大小一样的地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
A.世界地图B.中国地图C.甘肃地图D.武威地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读“长江水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图中城市①是宜昌,它是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点,城市②是湖口,它是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点.
(2)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水电站的名称:F三峡.
(3)长江的水能资源上游河段丰富,有“水能宝库”之称.宜宾以下航运便利,被誉为“黄金水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某人驾驶汽车在赤道上一点A上,他向正东行驶1000公里到达B,再向正南行驶1000公里到达D,然后向正西行驶1000公里到达C,最后向正北行驶1000公里,此时他位于A点的什么方向(  )
A.正东B.正南C.正西D.A点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国家中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是(  )
A.缅甸B.韩国C.朝鲜D.越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表中数据说明了我国自然资源(  )
矿产储量耕地面积河流径流量森林面积
总量在世界上的名次3466
人均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例$\frac{1}{2}$$\frac{2}{5}$$\frac{1}{4}$$\frac{1}{3}$
A.总量小,人均少B.总量大,人均少C.总量大,人均多D.总量小,人均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读我国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一线
(2)山脉构成了地形的基本“骨架”,图中横亘在新疆中部的山脉A是天山山脉,该山南部有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它的主要补给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因此汛期出现在夏季,因为该季节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
(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波自天涯”,黄河含沙量的90%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因为该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多暴雨,因此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同时也致使下游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成为世界闻名的“地上河”.
(4)我国季风区范围广大,主要影响因素是B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复杂 D、人为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南南合作”是指(  )
A.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
B.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
C.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
D.南半球国家之间的合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