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
B.南极地区虽被称为“白色荒漠”,但淡水资源丰富
C.极地地区气候条件恶劣,都没有人类的长期定居
D.到南极考察一般选择在北半球冬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每年以0.5~1.2厘米的速度互相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陆上邻国.这种现象的产生是( )
A.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 B.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结果
C.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D.海浪和风力作用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河像热血流、莽原(指草长得繁密茂盛的原野)缠玉带;亚洲风乍起,亚洲雄风震天吼”,歌词中蕴藏着亚洲重要地理事物特征。据此回答下题。
(1)歌词中提到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有(要求选全)( )
A.地形
B.地形、河流
C.地形、河流、气候
D.地形、河流、气候、植被
(2)关于亚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单一,以山地为主
B.高山多,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C.河流多,且短促
D.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城市气候资料。回答下题。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气温(℃ | 25 | 24 | 22 | 18 | 14 | 8 | 7 | 9 | 12 | 17 | 21 | 23 |
降水量(mm) | 8 | 15 | 45 | 72 | 95 | 102 | 115 | 97 | 80 | 47 | 33 | 10 |
(1)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亚洲的地势特征是( )
A.东西高,中部低
B.地势低平
C.中部高,四周低
D.南高北低
(2)该城市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3)该城市最有可能位于( )
A.中国东南沿海
B.美国西部沿海
C.非洲南端
D.巴西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近年来,由于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房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城乡收入差距大
C.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有房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可能会带来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我们生活在陆地上,海洋是我们的第二故乡。回答下列各题。
【1】环绕南极洲的大洋是:
A.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
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C.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
D.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海洋一般用什么颜色表示
A.褐色
B.黄色
C.绿色
D.蓝色
【3】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
A.乌拉尔河
B.巴拿马运河
C.苏伊士运河
D.基尔运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位居全世界第六位,但仍是一个贫水国家,水危机离我们已越来越近。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
B.水资源非季风区多、季风区少
C.水资源的季节变化大而年际变化小
D.水资源的季节变化是春季多、秋季少
(2)缓解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是( )
A.人工降雨
B.跨流域调水
C.兴修水库
D.保护水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填空题
(1)人们经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来描述天气。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低纬度气温__________,高纬度气温__________。
(3)我们已经学习过__________位置、__________位置,__________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它们因此也成为影响气侯的主要因素。
(4)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量_______,大陆西岸降水量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包装材质各有特点,对于不同气候、市场情况,物流条件的反映也各不相同,公司会根据各种包装材质的特点确定最合适的保质期标准。下列对各地的气候叙述正确的是()
A. 东西伯利亚炎热多雨 B. 马来西亚气候严寒
C. 沙特阿拉伯气候干旱 D. 巴西温和少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