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南极大陆有四个点因其突出特征被分别冠以极点、寒点、磁点和高点。读“南极大陆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分别位于为
A.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B. 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C.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D.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2】2019年1月18日,中国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成功降落在位于“高点”附近的昆
仑站机场。飞机降落时可能遇到
A. 极昼、强日照B. 酷寒、烈风C. 缺氧、暴雨D. 极夜、沙尘暴
【3】多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的主要目的
A. 体验南极地区酷寒的气候特点B. 开发世界独特的旅游观光资源
C. 开发南极地区丰富的淡水资源D. 开展对特殊自然地理环境的研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亚洲及两个半岛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a半岛和c半岛,纬度大致相同,气候却有显著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因素B. 海陆因素C. 地形因素D. 人类活动
【2】关于b半岛和c半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b半岛旱季盛行西南季风,雨季盛行东北季风
B. 受地形地势影响,c半岛的河流大致自北向南流
C. 城市①是本国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
D. 城市②附近盛产黄麻,煤、铁、锰资源丰富
【3】有关亚洲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四分之三B.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C. 地势西高东低,河流滚滚东流D. 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题。
《北纬30°中国行》从浙江舟山群岛出发,自东向西一直拍摄到西藏的阿里地区,沿途穿越9个省市自治区,节目展现了北纬30°沿线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社会发展在内的全景式图画。
(1)被誉为“九省通衢”的城市—武汉位于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2)来到拉萨,主持人( )
A.走在大街上轻燕如飞
B.品尝到了特仑苏牛奶
C.仰望天空,蓝天白云
(3)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其原因是( )
A.纬度低,光照强
B.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
C.海拔高,空气稀薄
(4)行走在阿里地区到处看到被誉为“高原之舟”的特色动物是( )
A.
B.
C.
(5)沿北纬30°的地形剖面图为( )
A.
B.
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与我国冬夏季风示意图,完成下题。
(1)1月等温线图中,甲等温线表示( )
A.0℃
B.4℃
C.—4℃
(2)7月等温线图中,乙地气温( )
A. =24℃
B.>24℃
C.<24℃
(3)7月乙地气温较高的原因是( )
A. 夏季太阳光直射
B.身居内陆,地处盆地
C.大陆性强,西北风吹不到
(4)冬夏季风图中,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吹(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5)青藏高原不受冬季风影响是由于( )
A.纬度低
B.离海洋远
C.地势高
(6)对上述三幅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月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南北温差小
B.7月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说明全国普遍高温
C.冬季盛行西北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东部沿海工业地带是我国工农业最发达的地带,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①②③④是我国四个工业基地,其中匹配正确的是( )
A.①—京津冀
B.②—珠三角
C.③—沪宁杭
D.④—辽中南
(2)③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 )
A.工业基础薄弱
B.交通条件落后
C.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
D.劳动力不足
(3)与①②③④四地的水果匹配的是( )
A.①—荔枝
B.②—苹果
C.③—芒果
D.④—香梨
(4)④地发展农业的最大优势是( )
A.人均耕地多
B.水热充足,组合好
C.没有水旱灾害
D.人多,劳动力充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图,完成下题。
(1)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①—水田
B.②—林地
C.③—荒地
D.④—草地
(2)近年来,由于对土地资源的过渡开发利用,每到春天一场场铺天盖地的黄沙腾空而起,从西北到东南,几乎席卷大半个中国。下列四幅漫画能反映“土地沙漠化”主题的是( )
A. 小草的哀求
B. 飞来的山脉
C. 水土怒吼
D. 就地取材
(3)下列对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荒凉的陡坡上开垦耕地
B.在宜林荒坡上植树造林
C.农村新建居民住宅区,尽可能建在地形平坦的耕地里
D.为了提高草场利用率,尽量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