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西北地区”略图,回答下面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山脉:A_______B_______C______盆地:P1______ P2______沙漠:P2________。
河流:D_______,其水源主要是________。
(2)西北地区的最显著自然特征是________。
(3)为加快西部大开发,在本区兴建的“_____”工程是把塔北轮南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到东部的____等地.
(4)请列举开发本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至少各2个)有利条件:_______不利条件: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山顶间的实际直线距离为_______千米。甲山在乙山的______方向。
(2)甲山与乙山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
(3)B处与H处相比,坡度较缓的是________。
(4)A处为________,G处为___________。
(5)此图的等高距为__________,图中最适合开展攀岩运动的是________。(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暑期时,某旅行社推出了从锡林郭勒经河西走廊到吐鲁番盆地的旅游线路。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条旅游线路全部穿行在 (区域), 所经之地的年降水量基本都在 毫米以下,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2) 第一站是被誉为“黄金奶源基地”的锡林郭勒,在这里,游客看到许多散养的奶牛。游客们担心,如果这里的奶牛数量持续增加,有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选择填空)
A.水土流失 B.酸雨严重
C.草场退化 D.人口减少
(3) 在河西走廊,游客看到一片片绿洲。读图,绿洲的水源主要来自 ,城市和铁路多沿 分布。
(4)游客到达吐鲁番盆地后,看到如图的景观,一直通到葡萄园,这就是著名的灌溉引水工程—— ,这种引水方法可以大大减少 ,从而保护地下水。
(5)从锡林郭勒到吐鲁番,途经之地都属于 (气候类型),游客们一路走来看到的自然植被依次是图中的 、 和 ,原因是年降水量从东向西越来越 。本地理区域的主要农业生产部门是 ;在有水源的河流沿岸、山麓绿洲还发展了 农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6月10日晚l0时30分(北京时间),贝贝与网友吉姆在网上聊天。吉姆告诉贝贝此时他们的时间已是早晨0时30分,天气寒冷,寒假将到。据此推断吉姆所在的都市可能是
A.纽约(西五区) B.巴黎(中时区)
C.悉尼(东十区) D.巴西利亚(西三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中国某区域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降水量逐渐减少,形成这种差异主要的因素是( )
A. 地形因素 B. 海陆位置
C. 纬度因素 D. 人类活动
【2】下列有关该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甲是准噶尔盆地 B. 该地区自东向西植被分别是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C. 本区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D. 本区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甲、乙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和“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山脉是_______、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甲、乙两地都位于______(季风或非季风)区内。该区域降水丰富主要是受到_____风(冬季风或夏季风)的影响。
(2)我国降水的递减规律与右图中的哪条线相一致(____)
A.A线 B.B线 C.C线 D.D线
(3)从甲乙两地一月和七月气温分布对比看,_________月我国南、北温差较大。从降水和气温分布图来看,说出两地气候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
(4)根据甲地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判断甲地是(______)
A.北京 B.上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中国地形分布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是__________山脉,该山脉以南的盆地是__________盆地;
(2)图中D是__________山脉,此山脉东侧是_________ 平原,西侧是__________ 高原。
(3)图中E山脉位于_______省境内,它是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和__________阶梯的分界线。
(4)图中F是____________山脉;G是世界最高峰——________________峰;H是____________山脉,此山脉是_________省和江西省的分界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