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分析题。
我校接待了外国初中生来访,交换生叶廖沙向初一王亮同学介绍自己的国家:“莫斯科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最大的城市。这里有克里姆林宫、红场等名胜古迹。圣彼得堡是全国最大的海港和第二大城市。在北冰洋沿岸,有我国北方惟一的不冻港摩尔曼斯克,这里可以看到极昼现象。对了,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是我国离北京最近的海港。
把叶廖沙信中介绍的城市或海港和地图上代表它们的数码一一对应。在横线上填出城市所对应的数字序号。
(1)莫斯科:________,圣彼得堡_______, 摩尔曼斯克_______,符拉迪沃斯托克_______。
读下面俄罗斯地形图
(2)图中山脉A是_______,是亚洲和_______洲的分界线,虽地跨两大洲,但俄罗斯传统意义上是 _______洲国家。大洋B是_______。
(3)图中C、D两地区相比,地势较高的是_______地,D地所在的平原是_______,是亚洲最大的平原;该平原上的河流是_______。
(4)E地附近的河流是_______,该河流发源于南部山区,注入_______洋。
(5)由于纬度较高,俄罗斯的气候冬季_______,夏季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分析有关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吸引大量劳动力影响了农业发展 B. 发展趋势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相反
C. 集中分布在班加罗尔等个别城市 D. 收入增速远超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增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 日本人酷爱樱花,把它称之为“国花”,在樱花盛开的季节,人们常在樱花树下野餐聚会。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每年日本不同地区樱花开放日期各不相同。从4月初到6月末樱花依次盛开的地区是( )
A. 本州、九州、北海道B. 北海道、本州、九州
C. 九州、本州、北海道D. 北海道、九州、本州
【2】导致樱花开放时间自南向北逐渐推迟的主要因素是( )
A. 水分B. 地形C. 热量D. 树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配图”,回答下列问题。
(1)孟买每个月气温都超过_______℃。
(2)孟买降水量较多的是从_______月至_______月,风向是_______,风从海洋吹向_______,这时是雨季,易发生水灾。
(3)孟买降水量较少的是从_______月至次年5月,风向是东北风,风从_______吹向_______,这时是_______季,易发生旱灾。
(4)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分配状况,可以判断这是属于_______气候,该气候的特点是全年 _______、分_______ 两季,这种气候除了在南亚分布很广泛,还在东南亚的_______半岛分布很广。
(5)印度粮食作物以种植_______、小麦为主,由于降水量的时间分配很不稳定,自然灾害频繁,导致印度的粮食不稳定。20世纪60年代后,印度实行了“_______”,粮食生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略图
材料二:
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地狭人稠,经济发达。该国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缺乏,绝大多数依赖进口。日本利用便利的海运、发达的科技、高素质的劳动力和高效的管理,把来自世界各地的原材料加工成高质量的工业产品,再销往世界各地。
(1)日本领土由北海道、________、四国、______及其附近的岛屿组成。
(2)日本主要工业集中发布在________沿岸和_______内海沿岸。
(3)日本最高山峰_______山是一座著名活火山。
(4)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个地理问题并作答.
地理问题:______
答案: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面材料与“南极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中国南极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胜利建成,位置确定为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高程4087米。这也是中国继长城站、中山站以来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
(1)图中①②③代表我国三个科考站,其中_______是昆仑站。
(2)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烈风、干燥。
(3)去南极科学考察的时间,一般选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这时北半球大致处在_______季。
(4)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是_______,所以有些考察队选择从此进入南极洲。
(5)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相似的地方是(_____)
A.太阳光热资源丰富B.水力资源丰富
C.都已经有人类定居D.淡水资源丰富
(6)南极洲上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众所周知煤的形成需要有暖湿的环境与大片的森林,而南极洲上冰天雪地,号称“白色沙漠”,为什么会有此种现象产生(_____)
A.气候变暖 B.人类活动C.大陆漂移D.植被迁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