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看图说话
【1】often, summ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make, finis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use, fall, in the past(在过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短文填词
Liu Chen has 【1】(a) interesting hobby. She is 【2】of 【3】(collect) stamps. She spends much time 【4】her stamp【5】(collect) after school. She has【6】['hndrds] of stamps from all【7】the world now.
Liu Chen likes stamps 【8】pictures of animals and 【9】(bird). She also【10】 ['brs] books on animals from school 【11】. In this way, she 【12】(learn) many things【13】animal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澳大利亚和巴西的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澳大利亚东部以低矮的高原为主
B.澳大利亚地跨热带和南温带
C.巴西全部位于南半球
D.巴西气候干燥,沙漠面积广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汉时,自长安(今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有两条通路:一条出阳关,沿昆仑山北麓西行;另一条出玉门关,沿天山南麓面行。这就是世界著名的“丝绸之路”。
材料二 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示意图
(1)甲、乙、丙三幅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__________图。
(2)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穿过的地区联结的大洲有_________。
(3)乙图中间一列山脉是_________山脉。该山脉南部是我国主要的长绒棉产区,从气候角度分析该区域生长长绒棉的有利条件。_________
(4)乙图所示区域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_________,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丙图所示区域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__。简要概括图所示区域交通线(铁路、公路)的分布特点。_________
(6)目前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货物运输方式主要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图反映的是我国四大区域中的 ________地区的景观,乙图反映的是我国四大区域中的_______ 地区的景观(填区域字母代号)。
(2)四大地理区域中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的是_____区,绿洲农业分布在____ 区,河谷农业分布在________ 区
(3)E是_________(山脉),F是_________(山脉)。
(4)A区域的主要自然特征是_________,B地形区①是________平原。
(5)从农业生产类型来看,地区B与C主要从事_________、林业和渔业生产,而地区A与D主要从事_________ 生产。
(6)被称为“黑土地”的是______,被称为“黄土地”的是_______(填序号),C地区被称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东西半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的是_________(东/西)半球。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__________洲。
(2)赤道横穿的大陆有A._______大陆和C._________大陆。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从B._______洋的两岸轮廓相似而得到启示,创立了大陆漂移假说。
(3)①___________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B大洋,是北美洲和C大洲的界线。
(4)②、③两处,人口较稀少地区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5)近年来,全球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以下描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_________。
A.东非热带草原国家的居民受旱灾的威胁,经常出现饥荒
B.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
C.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下了一场规模很大的冻雨,出现了大冰灾
D.刚果盆地连续几个月不下雨,出现了旱灾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