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3届福建省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广东省通过 “果菜专列”往北方运送蔬菜,一年中运输量最大的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福建省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2分,每空1分)
(1) 从图中看出,旧中国在较长的历史时期,由于战争、疫病等原因,死亡率____________,人口增长_________。
(2) 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基本上呈___________________趋势。
(3)人既是生产者,又是_______者,人口数量的增长应_____与______的发展和______、_______的条件相适应,为此我国政府把实行_______________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_______,具体要求是:__________、晚育、少生、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福建省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我国沿32°N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共8分,每空1分)
(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我国地势共分 ________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是第 ________ 级阶梯;四川盆地是在第 _____级阶梯;我省连江县位于第 ____ 级阶梯上。
(2)受地势的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自 ________向 _________奔流入海,沟通了 ___________ 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并在各阶梯的 交汇地带形成巨大的落差,蕴藏着丰富的_________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福建省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我国季风示意图”回答问题。(共10分,每空1分)
(1)图示为影响我国的 (冬、夏)季风,受此影响期间,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是 ________ 。
(2)能给我国西南地区带来丰富降水的是 ___(风向)季风,代号是 ,来自的海洋是 洋。
(3)我们把受①和②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E ____________区,而西北内陆受季风的影响不够明显,则称为F___________区,E区内降水较_____________,而F区则相反。
(4)受此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___季,其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 灾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福建省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每空1分)
(1)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水利枢纽: C _____
水利枢纽:支流名称D E 。
(2)黄河发源于 山,注入 海,划分黄河上
游和中游的地点是(填地名) ______ 和 _______ 。
(3)历史上有“天下黄河富宁夏”和“黄河百害,惟富一套”之说。上游的_______
___________平原和 平原由于黄河的灌溉,形成了富庶的农业区;而“害”主要发生在黄河的 ___ 游河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福建省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读我国地形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每空1分)
(1)A是_____________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商品耕作制度(熟制)是_____________。
(2)B是_____________高原,该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稀少,____________问题严重,治理的最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C是_____________平原,该平原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 是_________________ 盆地中的绿洲,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和优质瓜果产地, 对于该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小明和小芳同学有截然不同的观点。你同意哪位同学的观点?并说明理由。(3分)
小 芳 小 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辽宁省鞍山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地理现象,不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同一地点的昼夜交替现象 B.同一地点的昼夜长短变化
C.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D.不同地点的时间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辽宁省鞍山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为8844米,位于吐鲁番盆地的我国陆地表面最低点海拔为-155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8689米 B.8999米 C.9000米 D.9003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