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8. (2015山东东营中考)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某地(北纬28.2度,东经84.7度) 发生8. 1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地震还造成珠穆朗玛峰发生雪崩,多名登山者失去联系。图中哪幅图能解释此地多地震的原因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总部位于上海的某公司从下图阴影部分所示国家进口了价值500万美元的一批小轿车。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3. (2015湖南娄底适应性测试) 该批小轿车运往上海,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 ( )
A. 好望角 B. 苏伊士运河
C. 巴拿马运河 D. 土耳其海峡
14. (2015湖南娄底适应性测试) 去该国旅游,可以选择观赏的著名景点是 ( )
①水城威尼斯 ②峡湾风光 ③古都罗马 ④埃菲尔铁塔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西亚、北非部分区域图”,回答下面两题。
6. ( 2013福建龙岩中考) 图中①(苏伊士) 运河沟通的海洋是( )
A .红海和地中海 B. 黑海和里海
C. 印度洋和太平洋 D. 红海和印度洋
7. (2013福建龙岩中考) 对图中数码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②海峡沟通了地中海和波斯湾
B. ③海峡处在重要能源输出航线上
C. ④是喜马拉雅山脉
D. ⑤河流是流人地中海的刚果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东南亚和南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优越,物产丰富多样,具有经济发展的良好条件。据此完成3—4题。
3. 下列关于东南亚、南亚地理特征共同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受热带季风影响,农业生产具有良好的水热条件
B. 大部分地区属高原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C. 河流众多,均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
D. 均属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
4. 关于东南亚、南亚地理特征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都以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两种气候为主
B. 东南亚适宜天然橡胶生长,南亚有利于棉花种植
C. 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华侨聚集之地,而南亚华人华侨少
D. 东南亚、南亚的降水都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选择题(共20小题,毎小题2. 5分,共50分)
中央电视台摄制的电视纪录片《同饮一江水》,主要记录了湄公河沿岸国家人民的生活情景……据此回答1—2 题。
1. 湄公河号称“亚洲的多瑙河”,此称号主要是针对湄公河的什么特点而言 ( )
A. 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B. 是亚洲最长的河流
C. 是亚洲流量最丰富的河流
D. 是亚洲航运最发达的河流
2. 湄公河和其他许多河流奔流在中南半岛的群山峡谷之中,向南流人海洋,构成了中南半岛山河分布的壮丽景观。这种景观具有的特征是 ( )
A. 高原辽阔,雪峰连绵
B. 平原壮美,一望无际
C. 丘陵广布,溪水北流
D.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5山东聊城中考)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极地区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掀起了极地科学考察的热潮。现在,许多国家在极地建立了科学考察站9我国已于1985年、1989年、 2009年在南极地区分别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于2004年在北极地区建立了黄河站。
材料二 南极地区示意图。
(1) 将图中三大科学考察站按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 ;三大科学考察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2) 从长城站到中山站,沿着图中箭头方向行进,其方向是如何变化的?
(3)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极地区在地理特征上的主要差异。(至少答出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5. (2014湖南永州,10,★★☆) 2014年2月8日,中国南极泰山站建成开站。泰山站在建站过程中需克服的自然障碍有 ( )
①酷寒 ②高温 ③烈风 ④暴雨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4. (2015云南昆明,10,★★☆) 有关南、北极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
A. 南极地区近年来冰川逐渐扩大
B. 北极地区的特有动物是企鹅
C. 南极地区极端最低温低于北极
D. 北极地区陆地面积大于南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3. (2015山东滨州,12, ★★☆) 有关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 有“高原大陆”之称
② 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③ 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使得南极地区几乎没有生物资源
④ 11月至次年2月,是去南极科学考察的最佳季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