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单元检测题 题型:解答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A、B、C、D四点的人口密度: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不均。___________地区人口密度大,尤其____________地区人口密度更大。_____________地区人口密度较小。
(3)人口稠密区与稀疏区的分界线大致沿黑龙江省的a____________到云南省的b__________一线。
(4)(多选)我国人口密度大于400人的地区是( )
①河南 ②青海 ③吉林 ④云南 ⑤上海⑥辽宁 ⑦江苏 ⑧山东
(5)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能否采用人口迁移的办法使全国人口分布达到均匀?阐述你的观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单元检测题 题型:解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关于中国人口的最大容量,经各方专家预测,结论均为16亿。如果超过了18亿人,将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产生破坏性影响。
计划生育有效地抑制了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且受到世界各国的赞誉。按1973年生育水平计算,到1994年20年时间我国人口可达15亿,因实行了计划生育,实际人口为12亿,少生3亿。我国“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目标规定:人口控制在13亿~15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年均10.83‰,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基本实现“低、低、低”的现代型。
材料二: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增长情况图
材料三:2007年,我国实施了许多改善居民生活的好政策,如: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民享受医保;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从这些民生变化,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中国改革的脉搏、发展的心跳。
(1)材料一中最后一句话的“三低”指的是人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材料二知:1952~1990年,我国粮食产量增长了_______倍多,人均粮食却只增长了_____倍,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由此可见,人口增长过快,不仅加重了国家、社会、家庭的负担,也影响了____________水平的提高,为了使人口的增长同_________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_______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4)阅读材料三,结合你的实际,说说惠民政策给你带来哪些实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单元检测题 题型:解答题
读“中国政区空白图”,完成下列问题。
暑假就要到了,爸爸准备带着玲玲乘船由北向南游览我国的大陆海岸线。但是在出发之前,爸爸提出了一些问题需要玲玲解答,请你给玲玲帮帮忙。
(1)我国的陆地形状非常像一只大公鸡,请问位于公鸡头顶上和后背上的国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假设玲玲和爸爸乘坐的轮船速度为30千米/小时,如果他们一天航行15个小时,请问他们大约需多少天才能游览完毕?_______________。
(3)在他们游览的过程中,所经过的海洋都有哪些?所经过的岛屿主要有哪几个?为什么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而台湾海峡却不是?
(4)最后爸爸还想问隔着海洋与我国相望的国家有哪几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8云南省昆明市中考地理模拟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不属于秦岭-淮河的意义的是( )
A. 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界限 B. 亚 热带与温带地区的分界限
C.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D. 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8云南省昆明市中考地理模拟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南北方人民生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北方民居建筑注意防寒保暖 B. 南方民居建筑注意通风散热
C. 北方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D. 南方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8云南省昆明市中考地理模拟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语句中,描写南方地区景观的是( )
A.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D. 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8云南省昆明市中考地理模拟试卷 题型:选择题
(题文)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试运行,首次开通四列旅游专线。关于入藏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须做好氧气的供应设备 B. 须准备防晒霜或防晒伞 C. 需准备较为保暖的衣服 D. 选择冬季旅游最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