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4.1 农业 同步测试 题型:选择题
某采购员到下列四地采购农产品,对应正确的是
A. 甲——辽宁省——小麦 B. 乙——广东省——花生
C. 丙——河北省——大米 D. 丁——黑龙江省——大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4.1 农业 同步测试 题型:选择题
(题文)关于我国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四川盆地种植甜菜、棉花 B. 林业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的山地
C. 我们吃的禽蛋类主要来自天然牧场 D. 长江中下游平原种植油菜、水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4.1 农业 同步测试 题型:选择题
下列农业生产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A. 内蒙古草原地区垦荒种粮 B. 开垦山地陡坡种粮
C. 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 D. 宜林荒坡上植树造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4.1 农业 同步测试 题型:选择题
《晏子春秋·杂下》中有这样一段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气候 B. 土壤 C. 地形 D. 河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4.1 农业 同步测试 题型:选择题
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不包括。
A. 禁止过度开荒 B. 植树种草,发展经济林木
C. 大力发展山坡种植业 D. 发展旅游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4.1 农业 同步测试 题型:选择题
我国的粮食产量已经实现多年连续丰收,但是随着人口数量和饲料用量的增加,粮食需求量不断扩大,粮食生产面临巨大的压力,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 大力开垦草地、林地,增加耕地面积
B. 增加农业人口数量,以增加粮食产量
C. 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以提高草原的利用率
D. 通过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变农业大国为农业强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4.1 农业 同步测试 题型:选择题
科学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以下属于科技兴农的是
①智能温室
②杂交水稻
③生物防治虫害
④太空育种技术
⑤大水漫灌
⑥在山区种粮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⑤⑥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4.1 农业 同步测试 题型:选择题
(题文)按照“因地制宜”原则,下列地形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类型正确的是
A. 四川盆地—渔业 B. 横断山区—林业
C. 内蒙古高原—种植业 D. 东北平原—畜牧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4.1 农业 同步测试 题型:解答题
阅读有关汉江流域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是我国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水系流域示意图,其东西部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过去没有很好理解和尊重东西部差异,在开发利用中产生了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西部地区主要表现为土壤侵蚀、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东部地区主要表现为湖泊等湿地面积减小,水体污染严重等。
(1)秦岭是我国十分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大致与我国冬季 ℃等温线吻合,大致与我国 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
(2)汉江主干总体流向可表述为 。
(3)汉江流域东西部农业发展有明显差异。西部地形以 为主,河谷农业和 业比重较高;东部地形以 为主, 业占绝对优势,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
(4)请根据图文材料,分别对汉江流域东部和西部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出一条可行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4.1 农业 同步测试 题型:解答题
(题文)(海洋权益大国崛起)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部,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位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心,南海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印度洋直到非洲、欧洲的海上通道。读下图回答问题。
(1)根据河流流向与水系形态,地势特点为东高西低的岛屿是___________。
(2)两个岛屿铁路线均为环岛分布,从自然条件考虑,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
(3)海南省儋州市“中国农业公园”适宣布局的园区是( )
A.小麦种植园 B.苹果采摘园 C.傣族风情园 D.橡胶种植园
(4)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之际,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根据图文材料,说明海南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