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以下是一些同学在这次化学实验 操作考试中的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水冲洗 B. 实验药液溅进眼睛立即用纸巾擦拭

C. 用药匙或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底部 D. 握住试管夹的长柄给试管内的药品加热

CD 【解析】 A、加热后的试管不能马上用水冲洗,防止试管炸裂,故错误; B、实验药液溅进眼睛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后就医,故错误; C、用药匙或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底部,防止药品沾在试管壁,故正确; D、用试管给液体加热时要用试管夹夹住试管,故正确。故选C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单元检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表示单质与化合物正确关系的示意图是( )

A. A B. B C. C D. D

C 【解析】 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所以是并列关系。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单元评估检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对于可能是食盐,应是科学探究的( )小华说“可以尝一尝”.对于“尝一尝”这一过程,应是科学探究中的( )

A. 问题 B. 假设 C. 实验 D. 结论

BC 【解析】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和表达与交流。 “可能是食盐”,应该是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可以尝一尝”应该是科学探究中的收集证据,即通过实验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单元评估检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同时也反映了实验者的化学学科素养,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B. 点燃酒精灯

C. 固体物质的称量 D. 加热固体物质

C 【解析】 试题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标签要向着手心,A错误;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这几个方面:一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二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B错误;称量时要“左物右码”,物质和砝码的位置正好放反了,C正确;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D错误。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济南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人教版化学上册第1-3章综合检测题 题型:填空题

生活就是一本化学教科书,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便可发现化学无处不在,探究其乐无穷.你留意思考过下列现象吗?用你学的知识解释其原因.

把一瓶冰汽水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瓶外壁有一层水珠出现.这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_.

煤气、木材、酒精能在空气中燃烧.这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_.

澄清石灰水敞口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膜.这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_.

以空气为原料可以生产尿素(一种氮肥),这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_.

夜晚的城市在霓虹灯的装扮下五彩缤纷,这是利用空气中的________.

水蒸气;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稀有气体; 【解析】 (1)把一瓶冰汽水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瓶外壁有一层水珠出现,这说明空气中有水蒸气; (2)煤气、木材、酒精能在空气中燃烧,这说明空气中有氧气,因为氧气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 (3)澄清石灰水敞口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膜,这说明空气中有二氧化碳; (4)以空气为原料可以生产尿素(一种氮肥),这说明空气中有氮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济南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人教版化学上册第1-3章综合检测题 题型:单选题

化学反应前后必定发生改变的是( )

A. 分子种类 B. 元素种类

C. 原子数目 D. 物质质量之和

A 【解析】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改变,原子数目没有增减,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济南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人教版化学上册第1-3章综合检测题 题型:单选题

市场上销售的钙奶饼干、加锌奶粉、富硒鸡蛋,这里的钙、锌、硒是指( )

A. 元素 B. 原子 C. 分子 D. 离子

A 【解析】 钙奶饼干、加锌奶粉、富硒鸡蛋,这里的钙、锌、硒是指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锌、硒”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化学上册第9-10章综合检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图是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

B. 溶解度

C. 时,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 时,饱和溶液中含有

B 【解析】 A.由图可知, 的溶解度变化比的大,x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y大,正确;B.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指明温度时,不能比较溶解度的大小,不能得溶解度C.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时,与的溶解度相同,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正确;D. 时,, 120g饱和溶液中含有和100g水,正确。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考前验收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老师在实验室将浸泡了硫酸铜溶液的蓝色滤纸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到滤纸变白色,由湿润变干燥后燃烧起来;在燃烧后的灰烬中有少量红色固体。同学们很好奇,对红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下列探究。

(提出问题)红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硫酸铜晶体或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固体;温度达到200 ℃时,CuSO4开始分解生成CuO和另一种氧化物,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②温度超过1 000 ℃时,CuO分解生成红色的Cu2O;Cu2O难溶于水,但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Cu2+和Cu。

(猜想与假设)猜想1:红色固体是Cu;

猜想2:红色固体是Cu2O;

猜想3:红色固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4:红色固体是Fe2O3。

(进行实验)将红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无明显现象,说明猜想______成立。

(交流讨论)(1)通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4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时,浸有硫酸铜溶液的滤纸刚开始不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CuSO4受热分解生成CuO和__________(填化学式)。

(4)滤纸的组成元素是C、H、O,实验中产生铜的原因可能是滤纸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碳与分解产生的氧化铜发生了反应;同时该实验还说明滤纸的着火点低于1 000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和Cu2O的混合物1反应物中没有铁元素(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SO3如果滤纸燃烧时温度超过1 000 ℃,则最终固体中会有Cu2O 【解析】 作出猜想:根据温度超过1000℃,CuO才分解生成氧化亚铜(Cu2O);Cu2O呈红色,铜也是红色;还可能是Cu、Cu2O的混合物; 进行实验:由于铜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而Cu2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