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化学实验活动中,老师要求学生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操作如下:
(1)此实验操作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填写编号).
A.④①②⑤③
B.④②①⑤③
C.②④①③⑤
D.④②①③⑤
(2)老师先在讲台上按照操作步骤完整的演示了一遍实验过程,第一小组的同学在实验时发现他们组的天平是坏的,老师把演示用的天平拿给他们使用,第一小组的同学拿到天平后(填“需要”或“不需要”)调平.
(3)若在操作②中,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固体,调平后称量,发现指针向左偏转,此时应 .
A.加砝码
B.减少药品
C.加药品
D.调节螺丝向左旋.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下列现象:①火药爆炸;②蔗糖溶于水;③食盐水蒸干后出现白色粉末;④燃放礼花;⑤牛奶变酸;⑥饱和石灰水升温后变浑浊;⑦碘受热升华,⑧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表面形成一层白膜.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④⑤⑧
D.②③⑥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下列情况下,埋在地下的铸铁管道腐蚀最慢的是( )
A.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B.在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
C.在潮湿、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D.在潮湿、疏松、透气的酸性土壤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甲、乙、丙、丁为初中化学实验室常见的液体.
(1)其中B、D由相同元素组成,且B、D可由相同的反应物在相似的条件下制得,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B的化学式为 .
(2)甲、乙也由相同的元素组成,都可以分解得到气体A,且当甲和乙的质量相同时,甲生成的A比乙生成的多,则分别写出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分别注明甲与A、乙与A的质量比.甲→A;乙→A .
(3)液体丙有两种元素组成,液体丁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会生成一层白膜,需添加丙才能洗去.写出白膜形成的化学方程式;在用丙洗去“白膜”的过程中除看到白色难溶物逐渐消失还会看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溶液的 pH=12,下列离子在该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CO32-、SO42-、H+
B.Ba2+、K+、NO3- 、Cl-
C.Fe3+、K+、Cl- 、NO3-
D.Cu2+、H+、NO3-、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S、C、H、O、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
(1)形成酸雨的一种气体是;
(2)“西气东输”的气体是;
(3)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合物是;
(4)碳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种能使人中毒的气体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的以后,同学们认真观察、大胆质疑,又提出了以下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真的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了吗?
[设计实验]
利用如图1的实验装置,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选用同批次的颗粒状和块状大理石,分别与10%、7.5%、5%、2.5%、1%的稀盐酸(每次用量均为70ml)进行实验.每一组实验产生的二氧化碳采用连续收集的方法,即收集完第1瓶马上开始收集第2瓶…顺次完成直到不再生成二氧化碳为止,并记录收集满每一瓶二氧化碳的所用时间,如表1.
表1 连续收集二氧化碳时各瓶所用的时间
瓶子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
10 | 颗粒 | 9 | 8 | 9 | 12 | 14 | 20 | 19 | 21 | 30 | 195 | ﹣ |
块状 | 12 | 12 | 16 | 19 | 22 | 24 | 37 | 56 | 177 | ﹣ | ||
7.6 | 颗粒 | 13 | 11 | 12 | 15 | 17 | 26 | 55 | 55 | 153 | ﹣ | |
块状 | 15 | 13 | 15 | 17 | 21 | 23 | 32 | 55 | 119 | ﹣ | ||
5 | 颗粒 | 14 | 18 | 18 | 32 | 63 | ﹣ | |||||
块状 | 20 | 31 | 59 | ﹣ | ||||||||
2.5 | 颗粒 | 43 | ﹣ | |||||||||
块状 | 46 | 61 | ﹣ | |||||||||
1 | 颗粒 | ﹣ | ||||||||||
块状 | ﹣ |
注:表中“﹣”表示该瓶气体未能收集满,空白表示实验已结束.
选择气体的收集方法还要考虑气体的收集率的问题,即: ×100%
由此将表1中部分数据进行整理得到表2.
表2 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收集率
盐酸浓度/% | 10 | 7.5 | 5 | |||
石灰石形状 | 颗粒 | 块状 | 颗粒 | 块状 | 颗粒 | 块状 |
理论计算的产生气体总体积/mL | 2241 | 1649 | 1099 | |||
实际收集的气体总体积/mL | 1450 | 1305 | 1305 | 1305 | 725 | 435 |
收集率/% | 65 | 58 | 79 | 79 | 66 | 40 |
[提出问题]除此之外,收集的时机是否会对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纯度造成影响呢?
[设计实验]利用浓度传感器,将第一步实验中“7.5%的盐酸与块状石灰石”的一组实验中第1、2、3、4号集气瓶进行测定,并将二氧化碳的浓度记录在表3中.
瓶序 | 1 | 2 | 3 | 4 |
CO2的浓度/% | 52.6 | 85.2 | 92.3 | 93.6 |
根据以上那个探究过程,结合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图1的锥形瓶内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2)制备二氧化碳时选择浓度为% 的盐酸最为适宜;当选用适当浓度的盐酸后,石灰石的形状对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填“有”或“无”)显著影响.
(3)若要收集得到浓度比较高(80%以上)的二氧化碳,对收集的时机你有怎样的建议: .
(4)依据探究过程说一说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能不能选用排水集气法呢?说明理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