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据常用仪器回答;
(2)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并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C中注射器可逐滴滴加液体,可控制反应速率;
(3)实验室制取氢气用锌粒和稀硫酸,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据此书写方程式,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并根据氨气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收集方法;
(4)①根据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的特点分析;
②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产生碳酸,显酸性回答.
解答 解:(1)从图中仪器可知a是长颈漏斗;
(2)(2)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装置C滴加液体的仪器是注射器,用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可以使滴加的液体随加随停,可控制产生气体的速率,节约药品;
(3)实验室制取氢气常采用锌和稀硫酸来制取氢气,锌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29,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氨气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相对分子质量是14+3=17<29,密度比空气小,所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4)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是固液常温型的气体制取且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特点属于固液常温型,且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选择b;
②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产生碳酸,显酸性,可以利用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进行证明;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2)A;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B;可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
(3)Zn+H2SO4═ZnSO4+H2↑;E (或F);AE;
(4)①b; ②紫色的石蕊溶液.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方法的选择以及气体的性质检验,可依据气体发生装置、收集方法的依据及气体的性质等知识逐一分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溶液的质量减少 | B. | 溶剂的质量减少 | ||
C. | 溶液的密度不变 | D. | 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滤液中一定有H2SO4、Na2SO4 | B. | 滤液中一定有Na2SO4、ZnSO4 | ||
C. | 滤液中可能有H2SO4、ZnSO4 | D. | 滤液中可能有Na2SO4、NaO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反应后的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至过量 | 只有沉淀产生 | 猜想Ⅰ正确 |
先产生气泡 后产生沉淀 | 猜想Ⅱ正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aCl2 HCl NaNO3 | B. | KOH HCl (NH4)2SO4 | ||
C. | K2CO3 Ba (NO3)2 NaOH | D. | FeCl3 NaCl KN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留下的黑色物质 | |
B. |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后留下的固体物质 | |
C. | 久盛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膜 | |
D. |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留下的蓝色固体X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