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泄漏,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房屋着火,可以用水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D.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分析 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A、天然气泄漏,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可以稀释燃气、降低温度,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用水可以灭火,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家用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D、室内起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火势更旺,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止爆炸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含碳量不同
B.氢元素和氧元素种类不同--质子数不同
C.酒精需要密封保存--酒精分子间有间隔
D.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4Fe+3O2$\stackrel{点燃}{→}$2Fe2O3B.2H2↑+O2↑$\stackrel{点燃}{→}$2H2O
C.CO+CuO$\stackrel{加热}{→}$Cu+CO2D.2NaOH+CuSO4→Na2SO4+Cu(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各组气体中不能用同种方法收集的是(  )
A.H2和O2B.CH4和COC.CO2和H2D.O2和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金属.C、F都是无色气体,A、B、C、D、E、F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省略),请回答:

(1)B的化学式为CuO;D的化学式为Cu.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在上述反应中A、F都具有还原性.
(3)将两只用于医学研究的小白鼠分别放入盛放C、F的两个瓶中,拧紧瓶盖,结果两只小白鼠很快都死了.造成小白鼠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同(填“相同”或“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广泛的应用.
(1)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C(填字母);
A. 金属硬币    B.铝制导线    C.铜制火锅
(2)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不能用铁质容器配制波尔多液的原因是Fe+CuSO4=FeSO4+Cu(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防止金属锈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洁净的铁钉在下列情况下容易生锈的是B(填字母);
A.在干燥的空气中    B.在潮湿的空气中    C.浸没在植物油中
(4)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氧化铝难溶于水,却能溶于酸.写出氧化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的化学方程式Al2O3+3H2SO4=Al2(SO43+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垃圾分类处理B.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
C.乘坐公共交通工具D.将工业废弃处理后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关于原子和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C.原子是一种不可再分的微粒
D.分子、原子都是保持物质性质的微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1)请从上表中查出关于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9.012.
(2)在第二周期(横行)元素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氖(填元素名称).
(3)第三周期共有非金属元素5种.
(4)第11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Cl,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离子(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5)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bd(选填选项字母).
a.C和Ne      b.Be和Mg      c.Al和Si       d.F和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