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物质是(  )
A.CuSO4    BaCl2     NaOHB.CaCl2    Na2SO4    AgNO3
C.NaNO3    CaCl2     Na2CO3D.NH4NO3   NaCl      K2SO4

分析 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解答 解: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A、CuSO4与BaCl2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且氢氧化钠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
B、CaCl2和AgNO3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Na2CO3中的碳酸根离子和和H+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在酸性溶液中共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石墨和金刚石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结构不同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用CO2鉴别NaOH和Ca(OH)2溶液--CO2只与Ca(OH)2反应
D.用酚酞溶液不能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酚酞溶液遇两种酸都变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用化学符号填空:
(1)标出五氧化二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stackrel{+5}{N}$2O5
(2)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NH3
(3)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阴离子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现有氧化铜和氧化镁的混合物12.8g,放入烧杯后加入2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再向烧杯中逐滴加入8%的氢氧化钠溶液,当沉淀质量不再增加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200g.请据此计算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25%B.30%C.32%D.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学习方式.如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蒸发食盐水
C.稀释浓硫酸D.
闻气体气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B.木条燃烧C.石蜡熔化D.冰撑破水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结合下列图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B装置中用来添加液体药品的仪器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BC(填字母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F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4)G实验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估CO2可用于灭火.
(5)常温下,硫化氢(H2S)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实验室可用硫化亚铁(FeS)固体和稀硫酸反应制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S+H2SO4═H2S↑+FeSO4,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依据是反应不需要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2011年3月31日,宁波史上最难一爆即两幢分别是21层和11层的高楼瞬间被炸倒,两幢楼墙体里安插导爆雷管4000多余发,用炸药400公斤,若爆炸的化学方程式是2KNO3+S+3C═K2S+N2↑+3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B.炸药爆炸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和机械能
C.该化学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X是有毒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我市某校开展了以保护大气环境为主题的调查研究活动.下列是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部分研究报告,请加以完善.
(1)根据我市前阶段出现的雾霾天气,其中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我市开始使用电动公交车代替汽油车,主要是为了减少尾气中的二氧化硫气体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2)NO2和空气中的氧气与水蒸气反应只生成一种酸,会形成酸雨,酸雨会造成土壤酸化,农业上改良酸性土壤常用B
A.氢氧化钠固体    B.熟石灰固体   C.纯碱固体  D.硝酸钾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