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在下列日常生活中常用液体里,属于悬浊液的是
 
,属于乳浊液的是
 
,属于溶液的是
 

A.白醋    B.牛奶    C.豆浆      D.啤酒      E.纯水.
考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含义进行解答,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不溶性的液体小滴悬浮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解答:解:悬浊液是固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豆浆就属于悬浊液;
乳浊液是液体小液滴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食用油分散到水中就属于乳浊液;
溶液是指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具有三个特点:均一、稳定、混合物,E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所以白醋、啤酒符合溶液的特点,属于溶液;
故答案为:C  B  A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悬浊液以及乳浊液的本质特征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学研究小组在化学实验室进行了Cu(OH)2的制备实验.他们具体操作是:①取少量CuO粉末于试管中,并滴入稀H2SO4;②为加快反应,将反应物进行了加热;③停止加热后,向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
(1)请写出操作①和③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他们的实验未获得预期效果,出现了意外现象.请帮他们一起找出可能的原因.
实验现象原因分析
现象一:试管中未出现蓝色絮状沉淀
 
现象二:
(1)试管上端出现黑色絮状沉淀
(2)试管中端出现蓝色絮状沉淀
试管下端出现黑色沉淀
资料显示:
Cu(OH)2
加热
CuO+H2O
分析(1):
 

分析(2):
 
(3)通过实验后的反思交流,要使实验获得成功,必须注意
 
和化学反应的
 

(4)Cu与稀硫酸不能直接反应,但滴加H2O2溶液并加热.能生产水和一种蓝色溶液.该溶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向盛有10mL NaOH溶液(其中滴有少量无色酚酞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用pH计(用来精确测定溶液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02468101214
烧杯中溶液的pH12.912.712.512.311.97.02.11.9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表明随着盐酸的滴入,溶液的碱性
 
,这是由于
 
.由此证明上述实验过程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现有30%的糖水200g怎样才能实现下列目标?
①使质量分数变为原来1.5倍
②使质量分数变为原来
1
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如图所示.
(1)可能是气态物质的是
 

(2)P点表示t2℃时,完全溶解agA 物质最少需
 
g水
(3)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2℃降温到t1℃(容剂量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最大的是
 

(4)将C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加水或
 

(5)若B是KCl,则B溶液中的溶质粒子是(填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后能形成溶液且溶剂不是水的是(  )
A、8mL酒精与2mL水混合
B、1小粒碘投入2mL色拉油中
C、1g铁粉投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中
D、5mL汽油与10mL煤油混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宣传科学,揭露伪科学,是科学工作者的义务,下列各项中属于伪科学的是(  )
A、水是生命之源
B、用催化剂将水变成汽油
C、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D、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迅速分解产生氧气.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滴加速率.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分液漏斗中盛装的物质是
 
,锥形瓶中盛装的物质是
 

(2)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反应的类型是
 

(3)要收集一瓶比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4)锥形瓶中的反应很剧烈,应采取的方式是
 

A、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 B、用较小的锥行瓶  C、加热锥形瓶
(5)在实验室中装置A制备气体时,反应物的状态是
 
(填“固态”、“液态”或“气态”),反应条件为
 
(填“加热”或“不加热”).
例如:实验室可以利用
 
 
分解制取氧气就是利用了该装置.
其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分别是
 
 
.反应的类型是
 

(6)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D装置收集O2,经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
 

(7)实验中,选择收集气体的收集方法的依据是
 

(8)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多种,如①分解过氧化氢,②加热高锰酸钾,③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④电解水等.你认为
 
种方法最好,原因是
 

(9)实验室里常用锌粒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制取氢气,由此可知所选的制取装置与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
装置
 
(填“相同”或“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标号仪器①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B装置制氧气,其中①的作用
 
,若改为分液漏斗其好处是
 

(3)实验室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通过排水量测定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装置选用A、F、G).
①若水槽中的水变红,操作错误在于
 

②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b→c→d,则F装置内导管
 
(填“b”或“c”)该延伸至集气瓶底部.
③根据高锰酸钾的质量算出的氧气体积为理论值.如果实际测得氧气的体积小于理论值,你认为原因是
 

A.未冷却到室温就读数         B.未待气泡均匀连续放出就收集
C.有一部分氧气溶于水         D.俯视读量筒里的体积
如果实际测得氧气的体积大于理论值,你认为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