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①图Ⅰ烧杯中的水:形成密闭系统,观察检查时的现象
②图Ⅱ量筒中的水:通过水的体积变化得出O2的体积
③图Ⅲ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④图Ⅳ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熔化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

分析 根据实验操作中水的性质和作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①图Ⅰ烧杯中的水能形成密闭系统,观察检查时的现象,正确;   
②图Ⅱ量筒中的水能通过水的体积变化得出O2的体积,正确;
③图Ⅲ集气瓶中的水吸收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二氧化硫,错误;   
④图Ⅳ集气瓶中的水能起到冷却溅落熔化物,防止集气瓶炸裂的作用,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实验操作中的水的作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复习时,常用专题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们回顾了几个探究实验.
探究1:研究常见物质组成

A、B、C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从研究方法得知,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来推测空气里氧气含量的.B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的元素组成来推断水的组成的.而C实验与B(填实验代号)实验的方法相同.
探究2:研究常见物质性质--氢氧化钠与硫酸是否刚好完全中和
(1)探索: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发现该溶液的pH<7,说明硫酸过量.
(2)验证: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
取反应后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碳酸钠溶液
产生气泡证明研究结论正确
探究3:研究常见物质制取--制取氢氧化钠溶液
小京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他说:“我制得了氢氧化钠溶液!”
小欢同学却说:“这种无色溶液中不一定含有氢氧化钠.”他提出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用试管取无色溶液少许,滴入2滴无色酚酞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无色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小妮认为小欢的实验方案也不严密,不能证实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理由是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小妮设计了另一个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用试管取无色溶液少许,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再滴加适量的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变红色
无色溶液中确实
含有氢氧化钠
我认为:小欢和小妮的实验是为了证实小京结论的可靠性,小京的结论不可靠,原因
是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显然小妮的实验可靠性比小欢的实验好,原因是排除了碳酸钠溶液的干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实验二:铝粉和氧化铁粉末反应(铝热反应)
实验装置如图:
图中纸漏斗由两张滤纸折叠成漏斗状套在一起,使四周都有四层,点燃镁条后观察到的现象: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细沙中.
实验后老师作了如下提示:实验中镁条和氯酸钾的作用是提供反应所需的高温条件,铝粉和氧化铁粉末在高温条件下的反应叫铝热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该反应常用于焊接钢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Al2O3.该反应中单质铝与一氧化碳有相似的还原(填“氧化”或“还原”)性.
实验后同学们对金属与金属氧化物间的反应产生兴趣,激发了探究热情.
【提出问题】任何金属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都能反应吗?
同学们在请教老师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了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组别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实验1取Zn、CuO粉末的均匀混合物于密闭容器中,高温加热.
向冷却后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水溶液呈无色.
Zn和CuO能发生置换反应.
实验2取Mg、CuO粉末的均匀混合物于密闭容器中,高温加热.
向冷却后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发生爆炸,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水溶液呈无色.

Mg和CuO能反应
实验3取Cu、Fe2O3粉末的均匀混合物于密闭容器中,高温加热.粉末无变化Cu、Fe2O3不能反应.
【实验总结】金属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有些能反应,有些不能反应.
【反思拓展】金属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规律和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真空充气包装的“蛋黄派”发生了兴趣.他们查阅资料获知:这种真空充气包装技术,即将食品装入包装袋,抽出包装袋内空气,再充入某种气体,然后封口.它能使食品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及营养价值,防止食品受压而破碎变形.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小红猜想是氮气,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
(1)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简要写出操作步骤(方法、现象和结论):将袋内气体鼓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
(2)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无毒、不与食物反应,廉价易获得等(合理即可).
(3)市场上销售的香肠、榨菜、豆腐干等食品,常采用真空包装.真空包装的目的是除去空气.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除去空气的原因.防止食品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l温度/℃二氧化锰的用量/g收集氧气的体积/ml反应所需的时间/S
51200.1416.75
121200.146.04
30535/249.21
30555/210.76
(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有关;从实验③和④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在反应物浓度相同时,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2)通过上述四个实验综合可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除催化剂外,还有反应物的浓度、温度等.
(3)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重量不变(选填“减小”或“不变”或“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我们常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研究常见物质的组成,如图:

(1)实验A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少来推测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其反应方程式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2)实验B是通过证明生成物的元素种类推断水的组成的.其反应方程式为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3)蔗糖是我们经常接触的一种食品,生活中,我们偶尔会看见蔗糖在锅里,加热时间过长会变成黑色.
提出问题:蔗糖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
查阅资料可知:
Ⅰ.铜丝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
Ⅱ.蔗糖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步骤:某同学用C装置进行实验(夹持和支撑装置略去)来测定蔗糖的组成.先用酒精灯在玻璃管铜丝处加热,使之充分反应后,同时不断反复拖拉注射器活塞,再将酒精灯移至蔗糖处进行加热.观察到玻璃管中蔗糖处留下黑色的固体,内壁有水珠.
①实验结论: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②实验原理:与B(填A或B)实验相同.
③反思:上述实验过程中,先对铜丝进行加热,目的是使铜丝和装置内的氧气反应,实验时反复推拉注射器活塞的作用是彻底消耗掉装置内的氧气.
④拓展:Cu在空气中长时间露置会与氧气和空气中另两种常见物质发生反应而生成铜锈[化学式为Cu2(OH)2CO3].生成铜锈时参加反应的空气中的另两种物质是水蒸汽和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酶是一类在常温下就可以发挥作用的生物催化剂,它的催化效能比一般化学催化剂高出几千、几万倍甚至几十万倍.土豆中含有的过氧化氢酶对过氧化氢分解具有催化作用.楚楚同学设计实验证明新鲜的土豆片也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并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进行比较.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图Ⅰ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装置,图Ⅱ用于测量产生O2的体积.实验时均以生成25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不计,相关数据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3%过氧化氢溶液体积其他物质质量待测数据
20mL无其他物质a
20mL鲜土豆片0.5gb
20mL二氧化锰0.5gc
(1)检查图Ⅱ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弹簧夹,向量气管中加水,若右侧液面高于左侧,且液面差不变,则气密性良好;
图Ⅱ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形成油封,气体将Ⅱ中液体压入量气管,从而测得产生氧气的体积(或者防止氧气溶于水,使结果不准确).
(2)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指反应时间;欲探究鲜土豆片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应比较b和c (选填“a”、“b”或“c”)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是课堂中模拟炼铁的实验装置.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②试管.
(2)实验过程中,先要进行的是Ⅱ.(填Ⅰ或Ⅱ)
Ⅰ.加热Ⅱ.通一氧化碳
(3)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
(4)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B.当乙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丙
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在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