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甲、乙、丙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转化为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甲为红色固体,乙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写出甲和乙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2)若甲、乙、丙分别为酸碱盐中的一种,乙的俗名叫烧碱,则乙的化学式为NaOH,丙的化学式为Na2CO3

分析 (1)根据题意,甲为红色固体,可能为氧化铁;乙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中毒,则乙是CO,而丙可能是碳单质,代入检验.
(2)由题意可知,若甲、乙、丙分别为酸碱盐中的一种,乙的俗名叫烧碱,而乙可以由丙生成,则丙为碳酸钠,甲为稀盐酸.据此分析回答.

解答 解:
(1)根据题意,甲为红色固体,可能为氧化铁;乙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中毒,则乙是CO,而丙可能是碳单质,代入检验,符合题意.故甲和乙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2)由题意可知,若甲、乙、丙分别为酸碱盐中的一种,乙的俗名叫烧碱,而乙可以由丙生成,则丙为碳酸钠,甲为稀盐酸,代入检验,符合题意.故乙的化学式为NaOH,丙的化学式为Na2CO3
故答案为:
(1)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2)NaOH、Na2CO3(或NaHCO3).

点评 此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逐一导出其他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1)物质B的化学式CH4,物质B的一种用途用作燃料.
(2)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C是由分子(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3)参加反应的A和B的微粒个数比为2:1,质量比为4: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向试管中加锌粒
B.
蒸发
C.稀释D.
氧气验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用语表示:
①2个铵根离子2NH4+; ②3个铁离子3Fe3+;③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stackrel{+2}{Mg}$O.
(2)下列物质:①熟石灰 ②烧碱 ③硫酸铜 ④氢氧化铝 ⑤稀盐酸六种物质,请用化学式填空:
①可用于除锈的是HCl;     ②水溶液显蓝色的盐是CuSO4
③用于降低土壤酸性的Ca(OH)2;   ④可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中成份Al(OH)3
⑤易溶解的碱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除去CO2中少量CO点燃
B除去KC1溶液中少量的KNO3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过滤
C鉴别NaOH和NH4NO3固体加水后测温度变化
D鉴别H2和CH4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实验中木条的使用不能达到目的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B.用燃着的木条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C.用木条蘸少量浓硫酸,验证浓硫酸有腐蚀性
D.用木条平放在蜡烛火焰中间,比较各层火焰的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用相应的化学符号填空:;两个氢氧根离子2OH-;硫酸铁Fe2(SO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客观事实微观解释
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品红分子在热水中溶解度变大
BH2O在通电条件下产生H2H2O分子中有H2
C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更多
DNaOH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OH-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8.A~F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B、C、D和CaCO3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胃液中含有F.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互转化.请回答:
(1)A的俗称是生石灰.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D→CCaCl2+2AgNO3═Ca(NO32+2AgCl↓;
B→CaCO3CO2+Ca(OH)2═CaCO3↓+H2O.
(3)从微观角度考虑,B和F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该类反应我们常常称为中和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