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用化学符号填空:
(1)2个磷原子2P;(2)4个氧离子4O2-
(3)3个水分子3H2O;(4)正三价的铝离子$\stackrel{+3}{Al}$;
(5)四氧化三铁Fe3O4;(6)氮元素N.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磷原子,就可表示为:2P;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4个氧离子可表示为4O2-
(3)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3个水分子表示为:3H2O;
(4)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正三价的铝离子,故可表示为:$\stackrel{+3}{Al}$;
(5)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式为:Fe3O4
(6)氮元素的符号为:N;
故答案为:(1)2P;(2)4O2-;(3)3H2O;(4)$\stackrel{+3}{Al}$;(5)Fe3O4;(6)N;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是实验室常用的碱.
(1)要鉴别氢氧化钠稀溶液和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下列方法不能够达到目的是C(填序号).
A.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               B.分别通入二氧化碳
C.分别滴加稀盐酸                   D.分别加热原溶液至80℃
(2)同学们将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同时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Na2CO3、Ca(OH)2
乙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Na2CO3
丙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Ca(OH)2
丁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填化学式).
【交流与评价】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在溶液中不能共存.
【实验与探究】(1)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倾倒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于是得出该滤液中溶质是NaOH、Na2CO3的结论,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2)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通入足量的CO2,溶液没有现象(填“有”或“没有”),据此否定了自己的猜想.
(3)丁同学为了验证乙同学结论也取原滤液向其中滴加了少量稀盐酸,却发现无气泡产生.
【解释与结论】大家经过分析找出了丁同学所用试剂与乙同学相同,却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丁同学滴加的盐酸量过少,氢氧化钠的量较多与少量的盐酸反应.
CO2+Ca(OH)2=CaCO3↓+H2OCO有毒会污染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氯化钙的微粒是氯离子、钙离子
(2)现有下列微粒:①2O   ②2O2 ③AL3+④SO42+,其中能表示2个分子的是②(填序号):由③和④两种微粒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l2(SO43
(3)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用序号填空.

属于同种元素的是AB,属于金属元素的是D,化学性质相似的是AC,
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是B.
(4)根据图所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1个A分子和5个原子构成.
②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CH4+H2O→CO+3H2
③下列对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bd(填序号).
a.有氧化物生成                      b.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两种
c.反应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d.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④B和C的化学性质不同,其根本原因在于分子构成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发生了变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变质程
度,作出如下猜想:可能部分变质,固体是NaOH和 Na2CO3的混合物;可能全部变质,固体是Na2CO3
(1)首先对固体的成分进行确定.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先加入足量的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再加入CuSO4 溶液,产生蓝色絮状沉淀.根据实验现象,可确定该固体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2)称取10.6g 该固体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得到数据如下表:
样品质量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
10.6克148.5克146.3克
计算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50%.
(3)再取固体样品溶于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测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
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判断:在该样品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首先与之反应的物质是NaOH.
(4)请你分析,一定质量的NaOH固体,变质前后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变质前消耗盐酸的量等于变质后消耗盐酸的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时,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大试管中,如图所示,结果同学们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他们展开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反应?
同学们取少量大试管中的液体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探究二:反应后大试管中的溶液所含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
佳佳认为:溶质是Na2CO3
贝贝认为:溶质是Na2CO3和NaOH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验证】
贝贝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进行如下实验,请你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①取一定量大试管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CaCl2溶液,过滤.
②向滤液中滴加酚酞
溶液变成红色
贝贝的猜想成立
【分析交流】
(1)贝贝滴加过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把碳酸钠充分反应
(2)贝贝过滤后的滤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
【实验反思】
同学们联想到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时也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了验证反应确实发生了,有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先用pH试纸测定NaOH 溶液的pH,再向其中滴加稀硫酸,边滴边测定混合溶液的pH,当测得pH小于或等于7时,便可证明反应发生了.
请你分析上述方案中,为什么要“当测得pH小于或等于7时”,才能证明反应发生了,原因是排除因硫酸的加入,稀释氢氧化钠溶液而引起pH减小因素的干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有下列几种物质:a.盐酸  b.熟石灰 c.纯碱(苏打)  d.食盐;请选择合适的标号(a~d)填空.
(1)用来清除铁锈的物质a;           
(2)常用降低土壤酸性的是b;
(3)在日常生活中用做调味剂的是d;     
(4)少量存于胃液中帮助消化的是a;
(5)做馒头时用于除去面团发酵生成的酸的是c.
(6)可以用来制作生理盐水的是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冬季热敷袋中的发热剂主要是铁粉、水、活性炭和食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热敷袋中的活性炭会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B.热敷袋主要利用铁生锈放热
C.发热剂需接触空气才会发热
D.食盐能加快热敷袋中铁生锈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最小的是C;
(2)根据C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你可以得到信息有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请写出其中的一条);
(3)20℃时,将3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30 g;
(4)t1℃时,A、C的溶解度2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方法利用的化学原理是过滤.
(2)自制净水器常加入活性炭,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3)自来水生产中常加入二氧化氯(ClO2)来消毒,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4
(4)某些食品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常在食品袋内放一包“双吸剂”.如图是某食品包装袋中的“504双吸剂”,此双吸剂中铁粉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此双吸剂中使用铁粉不使用铁块的原因是铁粉增大了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NaCl的作用可能是加快铁锈蚀的速度.
(5)生活中使用铁锅有利于人体健康,主要是因为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用完后通常用干布抹去铁锅表面的水珠,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铁生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