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某溶液中含有Ba2+、Ag+、Cu2+三种离子,现用①NaOH溶液、②K2SO4溶液、③盐酸将这三种离子逐一沉淀并加以分离,则加入试剂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③①D.②①③

分析 溶液含有Ba2+、Cu2+、Ag+,应先加入HCl,生成AgCl沉淀,过滤后在加入K2SO4,可得到BaSO4沉淀,最后加入NaOH,可得到Cu(OH)2沉淀,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g+、Cu2+均与NaOH反应生成沉淀,Ba2+、Ag+均与K2SO4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则这三种离子逐一沉淀并加以分离,应先加入HCl,生成AgCl沉淀,过滤后在加入K2SO4,可得到BaSO4沉淀,最后加入NaOH,可得到Cu(OH)2沉淀,即顺序为③②①,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常见离子的检验及分离,为高频考点,把握离子之间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逐一沉淀的条件限制,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同学们运用对比的学习方法探究碱的性质.
实验一
观察固体表面
实验二
向两块固体表面滴加稀盐酸
实验三
振荡3个塑料瓶
(1)由实验一、二可知,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的H2O、CO2,因此要密封保存.
(2)实验三中可观察到三个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大小为A>B>C,对比A瓶与C(选填“B”或“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
(3)同学们设计如下两种方案鉴别氢氧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钙两种饱和溶液.
实验一实验二分析
微热(不考虑水分蒸发)
两种方案中均观察到A试管内出现白色浑浊,则A中溶液为饱和氢氧化钙溶液;;方案二的设计原理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4)某同学发现工业上使用的氢氧化钠固体标签如图所示,于是对其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中含有什么杂质?
【查阅资料】
①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完全转化为产品.
②工业上制取NaOH的反应原理是:2NaCl+2H2O$\stackrel{通电}{→}$2NaOH+H2↑+Cl2↑,然后蒸发溶剂获得NaOH固体.
③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提出猜想】氢氧化钠中含有的杂质为碳酸钠和氯化钠.提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原料中的NaCl未完全反应,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进行实验】取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并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实验结论】溶液中有明显现象,证明杂质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反思评价】该同学想进一步证明固体中的氢氧化钠,实验方案是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使沉淀完全,静置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则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
(5)某碳酸钠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现称量11g该样品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一定量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去除溶液中的水分,最终得到12.1g氯化钠固体.计算:
①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②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近年来,农牧部门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服务体系,许多农户获得“测土配方施肥”服务,有效解决了施肥比例不合理问题.小明家种了一片麦子,经农科人员测定该片土壤需补充钾元素39kg.
(1)请你帮小明算算,至少需要钾肥碳酸钾(K2CO3)多少千克?
(2)小明家需要80千克硝酸铵(NH4NO3),但市场上硝酸铵缺货,只有尿素,则需要购买多少千克尿素
[CO(NH22]才能与80千克硝酸铵有相同的氮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仪器(非玻璃仪器任选)或实验装置(图1、图2)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是(  )
选项ABCD
实验项目除去KCl中少量的MnO2用10mol/L的盐酸配制100mL0.1mol/L的盐酸用氯化钠溶液制备氯化钠晶体除去CO2气体中的HCl
实验仪器
或装置
烧杯、玻璃棒、分液漏斗100mL容量瓶、玻璃棒、烧杯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分离混合物的操作中,必须加热的是(  )
A.过滤B.分液C.结晶D.蒸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学校食堂提供了下列5种食物:①青菜②苹果③米饭④猪肉⑤鱼.较合理的组合是(  )
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④⑤D.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用如图提供的装置与试剂,组装一套CO还原CuO的实验装置,并回答问题.

(1)使用CO气体进行实验时,可将水重新注入装置C中而将CO气体排出,此时水应从接口e(填“e”或“f”)流入,实验时气体则依次通过f→c→d→a(填接口处字母);
(2)实验开始时应该先通入一氧化碳,后进行加热反应,原因是CO有可燃性,不纯易发生爆炸;
(3)写出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CO$\frac{\underline{\;\;△\;\;}}{\;}$Cu+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分子的原子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C.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下列是初中化学的3个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说明实验①的实验原理.
(2)说明实验②中热水的作用是什么?
(3)实验③所示,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棉芯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