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为比较X、Y、Z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下实验.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X>Y>ZB.Z>Y>XC.Y>X>ZD.X>Z>Y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 解:①将X加入稀盐酸中,产生氢气,说明活动性X>H;
②将Y加入稀盐酸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活动性H>Y;
③将Y加入硝酸银溶液中,有银析出,说明活动性Y>Ag;
④将Z加入硝酸银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活动性Ag>Z;
综上所述,金属活动性为:X>Y>Z;
故选:A

点评 同学们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设计实验,去验证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到足量的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FeCl3、KOH、NaClB.Na2CO3、BaCl2、HCl
C.CuSO4、HCl、KClD.Na2CO3、NaCl、Na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甲、乙、丙、丁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他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反应关系(“→”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回答问题:
(1)若甲、乙、丙、丁分别是铝、铁、铜、银中的某一种金属.试推断乙是铁,写出丁→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AgNO3=Cu(NO32+2Ag;
(2)若甲是单质,乙、丙、丁属于氧化物,且乙、丙、丁常温下状态各不相同,则丁的一种用途是灭火;
(3)若甲、乙、丙、丁都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碱或盐,其中甲和乙的水溶液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甲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写出乙→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O4+2NaOH═Na2SO4+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生活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A.漂白粉可杀菌消毒,因其具有吸附性
B.洗洁精可清除油污,因其具有乳化作用
C.某合金可做保险丝,因该合金的熔点低
D.氦气可填充气球,因其密度小和化学性质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分别点燃一小块棉纤维和羊毛纤维,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要在试管口放一团蓬松的棉花
C.铵态氮肥与碱共热,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有关营养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B.人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过多,剩余部分可以转化为脂肪
C.大多数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
D.纤维素在人体中能够转化为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B.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
C.
  高温煅烧CaCO3
D.
  O2在水中的溶解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碳酸钠、碳酸氢钠是中学常见的化合物.
探究一: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反应如图所示,将两气球内的NaHCO3和Na2CO3同时倒入试管中.已知盐酸足量,且装置气密性良好.
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钠俗名是纯碱.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溶解、气泡产生,气球胀大.
(3)NaHCO3和Na2CO3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任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或NaHCO3+HCl═NaCl+H2O+CO2↑.
(4)已知NaHCO3、N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4、106,通过计算:实验结束后,A(填“A”或“B”)试管的气球更大.
探究二:碳酸氢钠、碳酸钠固体与酸反应的热效应
【发现问题】在探究一实验过程中用手触摸试管,发现盛NaHCO3的试管温度降低,而盛Na2CO3的试管温度升高.
【猜想与推测】甲同学由此推测:NaHCO3和盐酸反应为吸热反应,Na2CO3和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
【实验与数据】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推测不妥,通过以下多次实验后取平均值数据记录如下:
步骤①步骤②步骤③步骤④步骤⑤
测量10mL水温/℃加入物质0.5g溶解后测量溶液温度t1/℃静置一段时间后测量溶液温度t2/℃加入20%盐酸10mL反应后测量溶液温度t3/℃
20 NaHCO318.520.020.8
20Na2CO323.320.023.7
【分析与结论】
(1)由步骤①~③比较得到的结论是Na2CO3溶于水放热,而NaHCO3溶于水吸热.
(2)由步骤④~⑤比较得到的结论是:Na2CO3溶液、NaHC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都是放热.
(3)结合上面探究活动,你认为甲同学推测的不妥之处是判断固体与溶液物质反应的能量变化需综合考虑物质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及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按下列装置实验,不能达到对应目的是(  )
A.
收集H2
B.
O2验满
C.
室温下配制45%的Ca(OH)2溶液
D.
除去CO中的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