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熟练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工具.
(1)3个镁离子3Mg2+
(2)n个过氧化氢分子nH2O2
(3)氯离子Cl-
(4)氯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stackrel{+2}{Fe}$Cl2
(5)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
①硫磺在氧气中燃烧:S+O2$\frac{\underline{\;点燃\;}}{\;}$SO2;   ②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③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CO2+Ca(OH)2=CaCO3↓+H2O;  ④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受热分解: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镁离子可表示为:3Mg2+
(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如五氧化二磷分子是多原子分子,可表示为:P2O5,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n个过氧化氢分子可表示为nH2O2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氯离子可表示为:Cl-
(4)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氯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可表示为:$\stackrel{+2}{Fe}$Cl2
(5)①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O2$\frac{\underline{\;点燃\;}}{\;}$SO2
②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③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④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故答案为:(1)3Mg2+  (2)nH2O2  (3)Cl-  (4)$\stackrel{+2}{Fe}$Cl2  (5)①S+O2$\frac{\underline{\;点燃\;}}{\;}$SO2;②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③CO2+Ca(OH)2=CaCO3↓+H2O;④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验证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质并验证产物.实验时,在点燃B处酒精灯之前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然后继续实验.

①B中现象是黑色固体变红,该反应的还原剂是CO.
②实验过程中,先点燃B处还是先点燃D处的酒精灯D(填B或D),C发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D处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
③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选填编号)
a、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B处酒精灯
b、C中增加的质量与B中固体减少的质量相等
c、通入28克一氧化碳可生成64克铜
d、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防止铜被氧化
④甲同学认为A装置用于证明一氧化碳不能和石灰水反应,乙同学认为省略A可达到同样的目的,理由是为了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反应前已经通入一段时间的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分析推理是化学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原子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所以一切微粒得到电子都会变成阴离子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C.N2、O2、CO2气体是由分子构成的,所以气体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分子、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小明同学利用下列五种装置探究气体制取,请你参与小明同学研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上述有编号的仪器名称:①试管,②酒精灯.
(2)小明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气体检验时,发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不会复燃”请你帮小明找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装置漏气,收集不到氧气或收集的氧气不纯(写一个).
写出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3)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A装置(填编号,下同),该装置不足的地方是试管口处没有放一团棉花,收集O2可选用D或E装置,写出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点燃酒精灯,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把导气管撤离水面,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⑧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请你帮小明排出正确的操作顺序B.(将正确的答案填在横线上)
A.②⑦③⑧①④⑥⑤B.⑦②③⑧①④⑤⑥
C.⑤⑦⑧③②①④⑥D.⑦③①⑧②④⑥⑤
(4)小明若用金属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他选用B作反应装置(填A或B),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用弹簧夹夹紧导气管,往长颈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如果长颈漏斗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5)小明同学选用图2的装置制取氧气,你知道小明加入的药品中:
①X是H2O2,Y是MnO2
②刚产生的气体不宜马上收集的原因:刚产生的气体中含有空气.
(6)小明同学利用此方法制出的氧气进行了如图3的氧气性质探究活动.现请你根据右下图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帮助小杰同学总结归纳出三个共同点,分别是:
①都是氧化反应或都是化合反应;
②反应条件都是点燃;
③都有氧气参加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如图1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符号表达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D或F(填字母代号).如果选用图2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a(填“a”或“b”)端导入.
(2)某化学小组同学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并选用B装置来制氧气.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大家提出把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理由是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3)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甲和固体乙的混合物来制取气体丙,则制取丙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若收集气体丙时只能用E装置,则可推知丙的性质可能有密度比空气小;能溶于水.
(4)实验室常用锌粒与稀硫酸溶液反应制取氢气,发生装置选择C收集装置选择E或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在CO2复习课上,小组合作激发了师生学习的热情:
(一)老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CO2,又可用于探究CO2性质.
说明:
1、装置Ⅰ中盛放的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
2、装置Ⅲ中在小试管外壁贴有4片试纸:其中两端的两片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中间两片用紫色石蕊溶液浸过并晒干.
(1)实验时,打开K1,关闭K2,可用来制备CO2.Ⅰ中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检验Ⅱ中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至导管口a处,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
(2)实验时,关闭K1,打开K2,可用于探究CO2的性质.实验时Ⅲ中出现的现象是干燥试纸无变化,湿润试纸由下至上依次变红,有关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CO2+H2O═H2CO3,该实验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能与水反应.
(二)同学们把一瓶CO2气体(排空气法收集,并已验满)倒扣在盛水的水槽中,有的小组没有观察到水压入瓶中,有的小组观察到少量水压入瓶中.针对课堂中出现的现象,化学小组的同学在课外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按教材的说法“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CO2”,水槽中的水足够把集气瓶中的CO2气体全部溶解,为什么集气瓶中的水面不上升或上升很少呢?
【作出猜想】
1、排空气法收集到的CO2气体可能不纯.
2、CO2溶于水需要时间较长.
3、…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分别用排空气法和排水法各收集2瓶CO2,重复图B实验,在不同时间测得压入的水量占集气瓶容积的百分数,数据见表1.
(已知:CO2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溶解度很小)
表1     24小时内CO2溶解情况
气体样本1234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排水法
2小时13.7%15.0%15.3%15.1%
24小时35.7%56.3%94.2%93.6%
【得出结论】
课堂中同学们没有观察到预期实验现象的原因是时间短,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不纯.
【实验反思】
该实验引发了同学们对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的纯度及CO2收集方法的思考.
(1)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的纯度.
小组同学用容积为150mL 的集气瓶,装入部分水,留一定量的空气,用CO2排出这些水.用此法收集到占空气体积分数不同的CO2气体,再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是否熄灭.试验不同浓度的CO2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情况,实验结果见表 2.
表2  占空气体积分数不同的CO2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情况
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
集气瓶中预留水的体积60mL45mL42mL39mL
CO2的体积分数40%30%X26%
燃着的木条状况不灭
上表中X的值为28%.
(2)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所需时间对照
小组同学分4组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分别收集1瓶(集气瓶容积相同)CO2气体,记录所需时间,如表3所示.
表3 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1瓶气体所需时间对照
1234
排水法35“43“43“43“
排空气法1'57“1'15“1'4“1'12“
①每次收集气体时,需要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再收集,其原因是排出装置内的空气.
②综合上述实验,请你对CO2的两种收集方法做出评价:排水法比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纯度高且收集时间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放平,倒入液体,面对刻度线,第一次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9mL;倒出部分液体后,又平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则该学生倒出的液体实际体积是(  )
A.8mLB.大于8mLC.小于8mL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在实验室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CDFG.
A.点燃可燃性的气体之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应该先用手握住试管外壁,再将导管另一端伸入水中
C.连接仪器时,橡胶塞用水润湿后慢慢旋进试管口
D.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坩埚
E.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可以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F.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有腐蚀性的药品可以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G.滴瓶上的胶头滴管用完后不用洗涤直接插入原滴瓶即可
H.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一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在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实验中,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总结
实验一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有少量气泡产生,带火星木条不复燃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产生氧气,但是反应慢.
( 填“快”或“慢”)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
二氧化锰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没有明显现象二氧化锰加入水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向盛有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大量气泡产生,火星的木条迅速复燃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速率.
(1)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验证不是水分解产生氧气而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在实验前后进行了两次对二氧化锰的称量,其目的是证明验证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改变.
第二方面:倾倒掉“实验三”反应后的液体,向剩余的固体中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又有大量气泡产生,由此说明验证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