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某同学利用左手构建酸的性质知识网络,如图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如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的pH,则结果会(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2)图中性质②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是(举一例).
(3)写出一个符合图中③的方程式
(4)图中性质④反应的实质是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与碱溶液中的(填微粒符号)生成水分子.

【答案】
(1)偏小
(2)锌(Zn)
(3)HCl+AgNO3=AgCl↓+HNO3
(4)OH
【解析】解:(1)使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的pH值,则氢氧化钠被稀释,碱性减弱,则结果会偏小;(2)酸和活泼金属反应会生成盐和氢气,所以图中性质②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是锌;(3)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化学方程式为:HCl+AgNO3=AgCl↓+HNO3;(4)碱在水溶液中会解离出氢氧根离子和金属离子,所以图中性质④反应的实质是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与碱溶液中的OH生成水分子. 所以答案是:(1)偏小;(2)锌(Zn);(3)HCl+AgNO3=AgCl↓+HNO3;(4 )OH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才能正确解答此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固体混合物A,该混合物中可能含有BaCl、Na2CO3、NaCl、CuCl2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线性如图所述(假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恰好都完全进行).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下列空白:
(1)沉淀D的化学式为;气体R的化学式为
(2)滤液F中的溶质为
(3)混合物A中不能确定含有的物质是
(4)写出①汇总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丙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t2℃时,将50g甲加入50g水中不断搅拌可得到100g溶液
C.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D.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运动会开幕式要举行“火炬接力”仪式,火炬的可燃物是丁烷,化学式为C4H10,其碳元素和氢元素的最简质量比是( )

A. 2:5 B. 24:5 C. 6:5 D. 1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括号中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 汽油和蒸馏水(闻气味) B. O2和N2(带火星的木条)

C. 硬水和软水(过滤) D. 食盐水和双氧水(M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气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液体或固体
B.氧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来源
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因为氧气与氮气的密度不同,所以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分别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知道二氧化锰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后,再想探 究其他一些物质如氧化铝是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
[提出问题]氧化铝能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
[做出猜想]氧化铝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1)[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缓慢

实验二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氧化铝,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复燃


(2)[得出结论]氧化铝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3)[讨论与反思] 经过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只有上述依据,不能证明氧化铝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要补充一个探究实验:
实验三:[实验目的]探究
[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氧化铝(少量)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
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 , 洗涤,干燥,称量;④对比反应前后氧化铝的质量.
[讨论]如果氧化铝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氧化铝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4)但小华认为要证明猜想,上述三个实验还不够,还需要再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