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正确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防止药品污染   B.防止液体喷出伤人C.防止实验误差D.防止中毒E.防止仪器破坏
(1)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不能清洗,A;
(2)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E;
(3)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C;
(4)加热烧杯时应垫上石棉网,E;
(5)实验室禁止品尝药品的味道,D.

分析 (1)根据滴瓶上的滴管使用的注意事项分析;
(2)根据给试管加热时的注意事项分析;
(3)根据量筒内液体的读数方法解答;
(4)根据烧杯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
(5)根据实验室药品使用的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 解:(1)为防止药品污染,滴上的滴管使用后不能清洗;
(2)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防止试管破裂;
(3)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是为了防止读数不准确;
(4)为防止烧杯受热不均而破裂,加热烧杯时应垫上石棉网;
(5)为防止中毒,实验室禁止品尝药品的味道.
故答案为:(1)A;(2)E;(3)C;(4)E;(5)D.

点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实验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用化学符号表示
(1)两个氮原子2N 
(2)n个硫酸根离子nSO42-
(3)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stackrel{+2}{Mg}$O.
(4)氧化铝Al2O3 
(5)氢氧化钠NaOH 
(6)3个水分子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用化学用语填空:
(1)空气中体积含量最多的物质N2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
(3)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Ca(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小明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中性,还可能呈酸性.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  论
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若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溶液呈碱性;
若无色酚酞试液变不色.溶液呈中性或酸性;
[分析与思考]
(1)用pH试纸可以粗略地测出溶液的酸碱度.
(2)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OH-(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明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铜溶液,并发生了反应,直到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进行加热蒸发溶剂,得到NaCl晶体.上述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CuSO4+2NaOH═Cu(OH)2↓+Na2SO4
(3)若无色酚酞试液变不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明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Na2CO3溶液,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所取的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溶液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铁屑,若有大量气泡产生,则所取的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若无明显现象,则溶液呈中性.
方案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除去NaCl中少量杂质CaCl2、Na2SO4,所用试剂及顺序正确的是(  )
A.Na2CO3、BaCl2、HClB.BaCl2、Na2CO3、HCl
C.BaCl2、Na2CO3、HNO3D.BaCl2、K2CO3、H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化学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水能生火”的魔术(如图甲),他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向棉花上滴了几滴水,棉花立刻燃烧了起来.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起来呢?

【提出猜想】
a.小新认为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生成了可以支持燃烧的物质.
b.小海又根据燃烧的条件,对小新的猜想进行了补充:此反应还会放热.
【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装置.
(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水滴加的速度,看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出口,看到木条复燃,你推测此气体可能是O2
(2)实验中还观察到,烧杯中的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热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
(3)完成了以上实验,老师介绍该反应的产物一共有两种,于是同学们又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请你回答: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Na和H.
【老师介绍】过氧化钠不仅可以和水发生反应,也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也能生成氧气.因此,过氧化钠经常被用于潜水艇和防毒面具中提供氧气.
【补充实验】
明确了以上性质,小红同学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如图丙):将一团包有过氧化钠的粉末的棉花塞到漏斗的管中,漏斗下方点燃一支短蜡烛 (蜡烛火焰与棉花不接触).请回答:棉花能(填“能”或“不能”)燃烧.这主要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能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的物质水和二氧化碳,同时反应放热.
【实验反思】结合上述实验事实,同学们对于运输过氧化钠固体提出了安全建议:隔绝空气(至少填写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 按图1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 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12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象解释
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是①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②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反思与评价](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扩散,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
(2)小林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飞出,造成安全事故.
[拓展与迁移]实验小结时,小朱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甲:接近试管容积的$\frac{1}{5}$;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frac{1}{5}$.
你赞同的预测是乙  (填“甲”或“乙”),理由是白磷的量不清楚,所以无法确定是否能够完全消耗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交流讨论】
(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减少污染(环保).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擦干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氧气(空气).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钾遇水生成H2和KOH,该反应是放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K+2H2O═2KOH+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各种现象,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食物腐烂、钢铁生锈B.汽油挥发、木炭燃烧
C.水分蒸发、滴水成冰D.蜡烛熔化、白磷自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