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下列各组内物质混合虽能反应,但溶液的质量不会增加的是(  )
A.铁和硫酸铜溶液B.碳酸钠溶液和稀硫酸
C.氢氧化钾溶液和稀硝酸D.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分析 根据物质间的反应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A、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依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铁的质量小于生成铜的质量,所以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正确;
B、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导致溶液的质量减小,正确;
C、氢氧化钾溶液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钾和水,溶液的质量不变,正确;
D、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不反应,错误.
故选AB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之间的质量变化,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具体的反应进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已知NaHCO3在270℃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Na2CO3受热不分解.现有某工厂生产出的一批NaHCO3产品中混有少量的Na2CO3,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该产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样品$\stackrel{稀硫酸}{→}$测定生成CO2的质量.
(1)本实验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C中盛放的物质是浓硫酸.
(2)若把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改为稀盐酸,在其他操作正确的情况下,不能(填“能”或“不能”)准确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二:样品$\stackrel{加热}{→}$ 测定剩余固体质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一只洁净的坩埚,称得质量为21.2克,再向其中加入样品,称得总质量为41.2克;
②加热盛有样品的坩埚;
③将坩埚充分冷却,称量坩埚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④多次重复步骤②和③至恒重,称得坩埚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35.0克.
(3)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其目的是使碳酸氢钠固体完全分解.
(4)根据题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已知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用化学符号填空
(1)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CO2
(2)氯化钠中的阳离子是Na+
(3)造成煤气中毒事件的“元凶”CO;
(4)某氧化物的每个分子是由两个氮原子和三个氧原子构成N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石蜡受热熔化是化学变化B.铁丝燃烧是物理变化
C.氧气的沸点低是物理性质D.金刚石的硬度最大是化学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据报导,某地发生火灾,有三名小孩生还.这三名小孩采取的措施是:一边用湿毛巾捂住嘴,一边低姿势前行.他们在逃生时主要利用了(  )
A.湿毛巾能吸收二氧化碳
B.低姿势前行是因为地面附近气压低
C.湿毛巾可以供给水分
D.热空气密度小会上升,地面附近有毒气体相对较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各组物质,在同一溶液中能共存的是(  )
A.NaOH、NaCl、HNO3B.KOH、CuCl2、H2SO4
C.KNO3、NaCl、Ba(NO32D.Na2SO4、Ba(OH)2、Cu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向一定质量含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0a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过程
B.c点时,溶液的pH>7
C.b点时,溶液中溶质有2种
D.Na2CO3溶液的质量为x值时,反应会产生5.5g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市售浓硝酸的质量分数为65%,密度为1.4g/cm3,要配制30%稀硝酸500mL,还需要查阅的数据是30%稀硝酸的密度.若配制过程中不使用天平,则必须要计算的数据是65%的浓硝酸的体积和所需水的体积,必须要使用的仪器是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类推”是学习化学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
①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②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③金属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所以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
④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
⑤碱溶液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能吸收CO气体.
A.①⑤B.①③C.①②④D.全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