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B.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
C.生成O2的质量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

分析 根据高猛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中的氧元素质量逐渐减小,然后不变;生成的氧气质量逐渐增加,然后不变;二氧化锰是生成物,质量逐渐增加;固体质量逐渐减小,钾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然后不变进行分析.

解答 解:高猛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A、高猛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因此固体中的氧元素质量逐渐减小,等到完全分解后保持不变,故正确;
B、固体质量逐渐减小,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因此锰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然后不变;故错误;
C、生成的氧气质量应该逐渐增加,然后不变,故错误;
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不变,故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高猛酸钾加热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难度不大,需要结合图象认真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比较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多少,写出操作、现象、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核能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氚是氢元素的一种原子,氚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
A.1B.2C.3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t2℃时,将5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得到75g a的饱和溶液
B.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如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问题:

(1)写出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分液漏斗.
(2)若用A、C装置组合制取氧气,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实验中,观察到时,说明已经收集满氧气.实验完毕时,应先从水中取出导气管(填“熄灭酒精灯”或“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3)写出用B、E装置组合制取某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Zn+H2SO4=ZnSO4+H2↑或Zn+2HCl=ZnCl2+H2↑.
(4)硫化氢是有毒气体,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其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常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在常温发生复分解反应制H2S,某同学用G装置来收集处理H2S.
①实验室制H2S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FeS=FeSO4+H2S↑
②该装置用于收集H2S,说明其密度比空气大(填“大”或“小”).
③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漏斗的作用是防止溶液倒吸(入集气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地沟油”比真正的食用油多了许多致病、致癌的毒性物质.但经过分拣、分离,“地沟油”能变身为生物柴油的原料,或继续发酵成为燃料乙醇和沼气,剩余的废渣还能全部转化为肥料.通过技术集成创新,昔日的“地沟油”变废为宝,成为新能源.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化学式为C39H74O6
①甘油三酯由3种元素组成,属于有机物(填“单质”、“无机物”、“有机物”之一)
②甘油三酯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37:48(填最简整数比).
(2)燃料乙醇(化学式为C2H5OH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试写出燃料乙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2H5OH+3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3H2O,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填“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氧化”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乙醇汽油的使用可以减缓石油危机,从甜菜或甘蔗中提取的蔗糖可以通过发酵产生乙醇.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蔗糖的发酵B.甜菜的生长C.在汽油中加乙醇D.乙醇的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电解水实验可以确定水的组成.甲、乙、丙三位同学对电解水后液体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电解水后的液体一定呈中性吗?
【查阅资料】
图Ⅰ所示装置可用于电解水实验;
硫酸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讨论】
三位同学分别向U形管中加入含有酚酞的硫酸钠溶液,接通直流电,观察现象,电解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
(1)实验中发现试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迅速变红,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任为无色,乙同学用pH试纸测定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pH小于7.  说明试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呈碱性,管②附近的溶液呈酸(选填“酸”、“碱”或“中”)性.
(2)甲同学将实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图Ⅱ所示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立刻消失.乙同学、丙同学将试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图Ⅲ所示分别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不完全消失.经讨论与分析,乙、丙同学的试验中溶液的红色不消失,原因可能是酸不足(或酸液残留在管壁上等).
(3)甲、乙、丙同学分别用蒸馏水洗涤U形管、碳棒等,再将洗涤液倒入自己实验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甲同学的溶液仍为无色.
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仍不消失.
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恰好褪去(或立即消失).
(4)甲、乙、丙同学分析了实验现象,为确证溶液的酸碱性,又进行下列实验:
甲同学用pH试纸来测定溶液,原因是实验中滴加酚酞的溶液变为无色,可能呈中性,也可能因酸过量而呈酸性,故用pH试纸来确认.
乙同学向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或酸),使溶液中红色刚好褪去.因为造成(3)中溶液的红色仍不消失的原因是乙同学用pH试纸测定管②电极附近溶液时消耗了少量酸.
【解释与结论】
用硫酸钠增强水的导电性时,电解后溶液混合均匀,呈中性.
【交流与反思】
甲同学取55g质量分数为2%的硫酸钠溶液进行电解,消耗了5g水后,则电解后硫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2%.
甲同学的老师上课时用NaOH增强水的导电性,电解后溶液的碱性增强.
乙同学的老师上课时用H2SO4增强水的导电性,电解后溶液的酸性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图1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这种气体对人体的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2所示.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 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胶塞的导管按图3-4-11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进行对比.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C中溶液先变红色,B中溶液后变红色.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分子是不断运动的,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不污染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