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完成.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于
1
5
,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至少答三点)
(1)
 

(2)
 

(3)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本题是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探究,要把空气中的氧气消耗掉,在本实验中用的是红磷,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要使本实验成功,本探究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红磷的量,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生成物的状态一般要求是固态等.
解答:解:在本实验中用的是红磷,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要使本实验成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红磷足量;③必须冷却到室温再读数.故答案为:装置的气密性不好;红磷量不足;没有冷却到室温读数等.
点评:本考点是用红磷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属于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实验的原理及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科学实验设计.科学实验的正确步骤应为:①明确实验目的;②收集有关资料;③设计合理方案;④进行科学实验.请你按照以上四个步骤,完成以下实验设计,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明确实验目的】:用过氧化氢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收集有关资料】过氧化氢是一种无色液体,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迅速分解出氧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反应类型是
 

【设计合理方案】:发生装置选用
 
(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选用
 

【进行科学实验】
(2)在实验室中,可以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
①【明确实验目的】:
 

②【收集有关资料】:氯酸钾是白色的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的固体.且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是
 

③设计合理方案:发生装置选用
 
,若选用D收集装置收集氧气,你验证集气瓶中是否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④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从这两个实验中你能总结出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3年10月16日,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运送“神州”五号飞船的火箭所用的燃料是“偏二甲肼”,其化学式为(CH32NNH2.请回答:
(1)偏二甲肼由
 
种元素组成,一个偏二甲肼分子中共含有
 
个原子
(2)偏二甲肼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3)偏二甲肼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分子是
 
的最小粒子,原子是
 
中的最小粒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
 
和核外带负电的
 
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
 
和不带电的
 
构成的.由于原子核内
 
 
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结合如图回答:
(1)
 
时,硝酸钾比氯化钠溶解度大.
(2)从含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提纯硝酸钾,应采用
 
的方法.
(3)将t3℃时的氯化钠和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此时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填“>”或“<”或“=”).
(4)现有10kg 10%的硝酸钾溶液、14kg硝酸钾固体和适量蒸馏水,最多可以配制出30%的硝酸钾溶液
 
kg.配制过程中,小明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配制出的溶液质量分数偏
 
(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B.O2和O3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原子个数不同; 
C.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原子个数不同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同学根据日常经验推测,可燃物燃烧可能与氧气和温度有关.为此,他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A实验B实验C实验D
白磷不燃烧白磷不燃烧白磷不燃烧白磷燃烧
证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要接触氧气的两个实验是
 
(填实验字母代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教师在课堂上演示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在烧杯A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得到的溶液是无色的.在烧杯B中装入10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如图1).过几分钟,同学们看到了小烧杯A中装的溶液变成红色.
于是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展开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A烧杯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变红,与B烧杯无关;
猜想二:大桡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A烧杯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
猜想三:
 

同学们根据猜想做了如下探究:
实验操作现    象结论或解释
①另取一只洁净的烧杯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单独罩在上述大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

 

猜想一不成立
猜想二不成立
②取上述酚酞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向里滴加浓氨水.
 

猜想三成立
同学们通过实验后讨论,获得共识,认为猜想三成立.同时还得出了有关分子特性的结论:
 

某同学将以上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滤纸条A、B、C三处滴有无色酚酞试液,试管口棉花团上滴有浓氨水,过一会儿你会逐渐观察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A+B=C+D反应中,56g的A与73g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g的C,则同时生成D的质量是(  )
A、129gB、2g
C、17gD、无法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