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小苏打含有NaHCO3外还含有少量NaCl。为了测定某食用小苏打中NaHCO3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称取一定量该样品于烧杯中,加水使其完全溶解,得到104.4g溶液,再向其中滴加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200g溶质质量分数3.1%的不饱和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请计算:
(1)NaHCO3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g;
(3)该食用小苏打中NaH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1:4,4.4g,96%。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可以求算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该食用小苏打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 (1)NaHCO3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3)=1:4;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4.4g+100g﹣200g=4.4g;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1身边的化学 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化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道尔顿和汤姆生等科学家经研究得出了重要的结论: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构成的
B.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C.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
D. 1996年,英国设立了“绿色化学挑战奖”
B 【解析】 试题提出“原子论”的科学家是道尔顿。但“原子论”中并没有将分子、原子分开。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的概念,并认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而不是现代化学。另外汤姆生是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的科学家。因此A、C错误。1996年,美国设立了“绿色化学挑战奖”,以表彰那些在绿色...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2制取氧气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学生取用m克氯酸钾加热使之完全分解制氧气,在实验中他错把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混入氯酸钾中,其实验结果和加热m克氯酸钾MnO2的混合物相比,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速率相同
B. 反应速率加快
C. 生成氧气量多
D. 生成氧气量不变
C 【解析】 高锰酸钾能分解生成二氧化锰和氧气,生成的氧气增加了氧气的量,生成的二氧化锰能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观察选项,只有C正确。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 打开一瓶浓盐酸,瓶口会出现白烟
C. 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硫在氧气燃烧时,产生蓝紫色火焰
D 【解析】 试题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打开一瓶浓盐酸,瓶口会出现白雾不是白烟;甲烷燃烧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同时有水珠出现,不能直接描述生成的物质名称;硫在氧气燃烧时,产生蓝紫色火焰。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的是
A. 木炭 B. 红磷 C. 铁丝 D. 酒精
C 【解析】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白光,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错误; B. 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热,产生大量白烟,错误; C. 铁丝氧气中燃烧,现象为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正确; D. 酒精燃烧放出大量热,生成无色气体,错误。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西河池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
(3)M、N分别是乙溶液t3℃时的两种状态,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
M________N(填“=”、“<”或“>”);
(4)若将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时,一定会发生改变的是______(填序号);
A.溶解度 B.溶质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5)现将t3℃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t1℃,则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_____(填“甲”、“乙”或“无法判断”)。
在t3℃时甲的溶解度为60g。甲=乙>丙。>;A。无法判断。 【解析】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 (1)据图可以看出,P点表示在t3℃时甲的溶解度为60g; (2)据图可以看出,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 甲=乙>丙; (3)M、N分别是乙溶液t3℃时的两种状态,M是饱和溶液,N是不饱和溶液,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M>N; (4)若将...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西河池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序号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检验某集气瓶中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
B | 验证稀盐酸与NaOH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 |
C | 除去N2中少量的H2 | 将气体依次通入灼热CuO和浓硫酸 |
D | 稀释浓硫酸 | 将水沿着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
A. A B. B C. C D. D
C 【解析】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也不能确定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这是因为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还可能是氮气、稀有气体等,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论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将气体依次通入灼热CuO和浓硫酸时,氧化铜与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通过...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粤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4.1我们的水资源同步测试卷 题型:流程题
小明同学去黄山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山下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使用了过滤操作.操作过程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______ .
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D.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
(3)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__ 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除去水中细小的固体悬浮物D吸附 【解析】 (1)根据明矾的净水原理考虑;(2)根据过滤时用到的仪器和过滤操作中的一贴、二低、三靠回答本题;(3)根据活性炭的结构特点考虑其作用。 (1)实验过程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除去水中细小的固体悬浮物;(2)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正确;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这样能够防止迸溅和加快过滤速度,正确;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粤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3构成物质的微粒(II)-原子和离子 同步测试卷 题型:简答题
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他们跟通常说的电子和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十分可观.
根据以上信息,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作出相应的预测:
甲:氧原子呈电中性,反氧原子带电.
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反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16.
丙:氧气能供给呼吸,反氧气不能供给呼吸.
丁:氧气能支持燃烧,反氧气不能支持燃烧.
(1)你认为:上述四位同学的预测中,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 ;一定错误的是________ ;可能正确的是________ .
(2)假设存在反氧气,请对反氧气能否支持燃烧设计实验验证,其实验操作、预测现象及实验结论是________ .
乙;甲;丙、丁;用一根带火星木条伸入盛有反氧气的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反氧气能支持燃烧,如果木条熄灭证明反氧气不能支持燃烧 【解析】 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甲预测: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反氧原子的结构应该为:8个反质子,8个中子构成原子核(由于中子不带电,故不存在反中子),核外有8个反电子。原子核带8个单位负电荷核外带8个单位正电荷,反氧原子也呈...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