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HCl、NaOH
B、NaCl、KNO3
C、AgNO3、HCl
D、Na2CO3、H2SO4
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若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能发生化学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HCl和NaOH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钠和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NaCl、KNO3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C、AgNO3和HCl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H2SO4和Na2CO3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了节约用水,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尽量少喝水
B、用洗衣服的水冲洗马桶
C、用节水龙头
D、用淘米水浇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表列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表中,8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B、S、Cl、Ar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都易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
C、上表中,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
D、从Na到Ar,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到8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符号写法错误的是(  )
A、氧:OB、氦:HE
C、镁:MgD、氩:A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水是化学实验中的常用试剂,下列有关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测量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测
定氧气在空气中含量
B.吸收热量和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C.防止生成的熔化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D.通过观察集气瓶中水的多少判断集气瓶中气体是否收集满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通过对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学习,你认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将硫酸铜溶液盛放在铁桶里
B、要制取2g氢气,用56g生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C、将裸露的铁管埋在潮湿的土里
D、将铁制成合金,以保护铁不受腐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能一次性把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鉴别出来的一种试剂是(  )
A、石蕊试液B、酚酞试液
C、碳酸钠溶液D、硝酸银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常温下,某反应M+碱→N+盐,其中M、N所属的物质类别不可能是(  )
A、氧化物、氧化物
B、盐、碱
C、酸、氧化物
D、单质、单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小明和小刚学习了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后,知道碳与氧气反应能够生成CO或CO2.于是两人联想到木炭与氧化铜发生的反应可能有:①2CuO+C
 高温 
.
 
2Cu+CO2↑;②CuO+C
 高温 
.
 
Cu+CO↑,他们想来验证自己的想法,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木炭粉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产物有三种可能:
(1)产物是铜和一氧化碳;(2)产物是铜和二氧化碳;(3)产物是
 

【设计实验方案】1)检验产物中是否有CO2的方法是:
 

(2)如何检验产物中是否存在CO,两人查找了资料:CO的特征反应是CO能使某种氯化钯的黄色混合液变蓝.
【实验与结论】设计的实验装置(见A、B、C)

实验报告:
实 验 操 作实    验    现    象结 论 与 化 学 方 程 式
①按A、B、C图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装入药品.
③加热.
①A中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②B中黄色试纸变蓝.
③C中溶液是
 
①有Cu生成.
②有
 
生成.
③有CO2生成.
【反思与评价】
①实验结束时,为了防止铜被氧化,必须先停止加热,待铜冷却后再将试管口的胶塞取下,因此,若没有B安全瓶,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②根据实验结论,从环保角度考滤,上述装置C后应采取的措施是
 

③实验结束后,发现反应后的固体中有黑色粉末.确定黑色粉末是氧化铜还是木炭粉简单实验方法是
 

【拓展与交流】如果用D图所示装置代替进行实验,从左端通入某气体,这样既可以排尽试管里的空气,又能将反应后的气体产物都“赶”出来,该气体可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