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磷酸二氢钾(KH2PO4)既能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又能使其茎杆粗壮,它属于(  )
A.氮肥B.磷肥C.钾肥D.复合肥

分析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 解: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磷酸二氢钾(KH2PO4)含有钾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些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请你根据以下实验要求从中选出所需合适仪器的编号,并写在横线上.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铜溶液用ab.
(2)粗盐提纯时,蒸发滤液所用到的仪器是eh.
(3)在(1)(2)两组实验操作中都缺少的一种仪器是玻璃棒(填名称).
(4)给少量液体药品加热,要用到的仪器cd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下面是化学兴趣小组探究干电池的构造及反应原理的过程,请帮助他们完成相应报告:

【提出问题】干电池的组成物质有什么?干电池为什么会产生电流?
【活动探究1】电池的糊状物中含有什么物质?
【猜想1】根据糊状物的外观分析,其中可能含有淀粉.
(1)【设计方案1】取少量糊状物与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碘溶液,有蓝色出现,证明上述猜想正确.
【猜想2】在上述实验一同学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因此他提出:其中含有NH4+
[设计方案2]:取少量白色糊状物与氢氧化钠混合置于试管中,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观察到试纸变蓝,证明上述猜想正确.
[猜想3]:糊状物中阴离子可能是Cl-
(3)【设计方案3】取样,溶于适量的水中,静置,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如稀硝酸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上述猜想正确.
(4)【结论】根据上述实验和电池构造图图1,电池中含有的物质有金属锌;非金属碳;氧化物二氧化锰;盐氯化钠;有机物淀粉;…(请各举一例)
【活动探究2】干电池是如何产生电流的?图2
(5)【设计方案4】取样,溶于适量的水,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如果pH=7,证明上述猜想正确.
(6)探究电池的工作原理.该反应的是氧化还原反应.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2.老师从实验室拿回了两瓶氯化钠溶液,可惜标签模糊了,不知道其溶液的质量分数,请同学们运用一定的方法测定某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一些同学运用化学方法:向一定量氯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得到2.87g氯化银固体,则该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多少?(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经多次实验测定,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2)另一些运用物理方法:取一定量该溶液进行蒸发,测量实验数据如下:
蒸发皿的质量(g)25.0
蒸发皿+食盐溶液(g)45.0
蒸发皿+食盐晶体(g)27.4
数据处理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2%   
若化学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则物理方法测定结果产生误差的原因是C
A.蒸发时未用玻璃棒搅拌   B.所取氯化钠溶液质量较大
C.蒸发时出现少量晶体时就停止加热   D.实验后未将玻璃棒上的白色固体移入蒸发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已知产生相同电能时,天然气排放的CO2仅为煤的一半左右.
(1)化石燃料除了煤与天然气外,另一种是石油,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一种新能源是风能等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3)为了响应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提出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号召,在大力发展我市经济的同时,应注意调整能源结构,你认为应严格控制发展的一种能源是B
A.水力发电    B.燃煤发电 C.风力发电      D.燃气发电
(4)火电厂用水需经过处理.一是防止锅炉内结垢,二是防止锅炉等生锈,需除去溶解在水中的一种气体是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图a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b是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图C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

(1)由图a可知,铯元素它属于金属(选填“金属”或“非金属”),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5,图中的132.9表示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图b方框内的数字是3;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其离子符号为Al3+
(3)有关图C的说法,正确的是A(填序号).
A.原子序数:Z>Y   B.核外电子数:X=Y    C.Y和Z同处于第二周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为证明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小颖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颖同学通过图一所示的实验,证明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她依据的实验现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氢氧化钠是实验室常用药品,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BD(填序号).
A.称量:可将NaOH固体直接放在天平左边托盘的纸上进行称量
B.溶解:NaOH固体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热,溶解时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应急:先用大量水冲洗皮肤上的NaOH溶液,再涂上3%~5%稀盐酸溶液
D.保存: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应密封保存
(3)溶液的pH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二所示,图中A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有NaOH、Na2SO4(写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1)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

(2)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D(填序号).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