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无色液体A与黑色粉末B混合,能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C也是空气中的一种重要成分。若将淡黄色粉末D放入C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一种刺激气味的气体E,推断并写出上述各种物质的化学式。
(1)C_________
(2)写出D与C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能用化学变化做出解释的是( )
A.水果久置产生霉菌 B.苹果催熟香蕉、柿子等水果
C.汽油清洗衣物上少量油污 D.洁厕灵清除卫生器具顽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湖南省邵阳市城步县中考三模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从1999年开始发行,一元币为钢芯镀镍(Ni),伍角币为钢芯镀铜合金,一角币为铝合金或不锈钢.
(1)以上硬币中含有金属元素Fe、Cu、Al、Ni(镍),其中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
(2)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______(填序号).
A 金属的导电性 B 金属的耐腐蚀性 C 金属的硬度 D 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
(3)以上硬币涉及到的Fe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把铁矿石中的铁还原出来,如图模拟了其反应过程.
(Ⅰ)写出A、B、C装置处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______
B______
C______
(Ⅱ)此实验完成过程中往往要经过以下步骤:①给氧化铁加热;②向玻璃管内通入一氧化碳气体;③装入药品并固定;④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⑤停止通入一氧化碳;⑥停止加热.其正确的操作过程是______(填写序号并排序).
(4)为了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将铁片和铜片同时插入过量的稀硫酸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也可将铁片插入过量的______溶液中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湖南省邵阳市城步县中考三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分析或做法,错误的是( )
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在金属表面刷漆的目的是隔绝氧气和水蒸气,防止锈蚀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细沙来灭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湖南省邵阳市城步县中考三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缺氧窒息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是常用的气体燃料
D.冶金工业常用一氧化碳置换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化学反应与实验现象相符合的是( )
A. 硫在空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
B.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安徽省淮北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是化合物
C.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所以一切溶液都含有水
D.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甘肃省平凉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专题复习《燃烧与灭火》选择题专项练习 题型:单选题
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 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
B. 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C. 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D.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