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13?广陵区一模)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下列所用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或操作方法
A. H2O(MnO2 过滤、洗涤、干燥
B. CaO粉末(CaCO3粉末) 适量稀盐酸
C. NaOH溶液[Ca(OH)2溶液] 过量Na2CO3溶液
D. CO2(CO) 足量灼热的Fe2O3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aO粉末和CaCO3粉末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a(OH)2溶液能与过量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没有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O能与灼热的Fe2O3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广陵区一模)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广陵区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广陵区一模)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广陵区一模)用化学用语填空:
3个氢分子
3H2
3H2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H2O
H2O
;CO2中+4价的C元素
+4
C
O2
+4
C
O2
;氯离子
Cl-
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广陵区一模)现有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铁架台
铁架台
;②
锥形瓶
锥形瓶

(2)检查B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堵住右侧导气管,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向分液漏斗中加适量的水,若观察到漏斗末端出现稳定的水柱,则装置不漏气;
(3)实验室用H2O2溶液和MnO2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MnO2 
.
 
2H2O+O2
2H2O2
 MnO2 
.
 
2H2O+O2
发生装置为
B
B
,;
(4)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C或E
C或E

(5)为进一步研究KMnO4的分解产物,某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并取一定质量的KMnO4加热使之完全分解,同时进行了下表所示的实验.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反应后固体剩余物0.2g加入5mL 6%的H2O2溶液中 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产生大量气体 生成物中的MnO2催化分解H2O2
2 取0.2gMnO2加入5mL
a
a
 (H2O2质量分数)的H2O2溶液中
平稳反应,发出热量,持续产生气体 MnO2催化分解H2O2
3 取反应后固体剩余物1.0g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溶解,过滤 固体完全溶解,滤纸上无黑色固体残余物
b
b
[实验内容]:
[实验分析]:
①完善上表中的填空内容:a
6%
6%
、b
KMnO4分解后的产物中没有MnO2
KMnO4分解后的产物中没有MnO2

②实验2的目的是
和实验1进行对比,确定MnO2是否为起催化作用
和实验1进行对比,确定MnO2是否为起催化作用

③经讨论,实验1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可能是分解后产物中其他物质起催化作用
可能是分解后产物中其他物质起催化作用

[资料]:Ⅰ、KMnO4受热分解时,会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a、6KMnO4
  △  
.
 
2K2MnO4+K2Mn4O8+4O2↑  b、KMnO4
  △  
.
 
KMnO2+O2
Ⅱ、相对分子质量:(KMnO4:158    O2:32)
④取8.0gKMnO4,加热使之完全分解,生成O2的质量可能为
C
C

A.0.81g       B.1.08g       C.1.42g       D.1.62g
⑤资料显示,KMnO4在43.9℃~377.9℃范围中的失重率(O2与KMnO4质量比)为18.0%.结合资料分析,在43.9℃~377.9℃范围中,KMnO4分解反应主要以
b
b
(填“a”或“b”)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