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分析下列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前者描述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后者描述的是化学变化的是(  )
A、饼干有甜味,饼干变潮
B、铁粉是黑色的,铁粉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C、墨是黑色的,墨研磨成墨子汁
D、木炭粉有可燃性,木炭粉变成二氧化碳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饼干有甜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饼干变潮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铁粉是黑色的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铁粉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C、墨是黑色的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墨研磨成黑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木炭粉有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木炭粉燃烧能变成二氧化碳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错误.
故选B.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A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变成
 
(填阳或阴)离子,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B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该离子带
 
个单位正电荷,该元素的原子的核外总共有
 
个电子.A、B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铁制品锈蚀,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
 
 
等发生的化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小刚和小丽两位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C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

(1)小刚用A装置未看到明显的现象,他认为CO2与NaOH不发生反应.
(2)小丽用B装置进行实验,看到气球变鼓,认为CO2与NaOH发生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
 

老师指出:CO2与水接触也能看到上述现象,因此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两位同学经过认真思考,决定从分液漏斗再向B烧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又看到气球变瘪,从而确定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解释气球变鼓的原因
 
,变瘪的原因
 

(3)证明C中的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两位同学认为利用该装置做个对比实验,补做的实验是: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工业上生产大量氧气主要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制取过程中应先加压降温,使空气
 
,然后升温,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低,所以
 
先分离出来,剩下的主要是
 
,这个过程属于
 
变化.进行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时,铁丝一端系一根火柴,其作用是
 
,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的水或在瓶底铺一层细沙.是为了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成为
 
,该反应既是
 
反应,又是
 
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久置的石灰水表面有一层硬膜,久盛石灰水的瓶壁上有一层白色固体,这种硬膜和附着在瓶壁上的固体的主要成分的名称是
 
.若这种固体附着在试管内壁,可先用
 
洗涤,然后再用水冲洗,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对石灰石与稀盐酸混合后,观察到的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石灰石是无色固体
B、稀盐酸是无色液体
C、石灰石表面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产生
D、反应结束后石灰石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在反应A+B=C+D中,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4:3,反应后生成C和D共2.8g,则反应中消耗A的质量为(  )
A、0.4gB、1.2g
C、1.6gD、16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原子是由多种微粒构成的,而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核外电子B、最外层电子
C、质子数D、中子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