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根据如图所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所获取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
A.它们表示三种元素
B.②③的化学性质相同
C.②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D.①表示的是原子,而④表示的是阴离子

分析 先分析结构示意图得到①是氧原子,②是铝离子,③是铝原子,④是氟离子,再分别判断各选项即可.

解答 解:①圆内是8,圆外的电子总数 8,所以该图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②圆内是13,圆外的电子总数10,所以该图是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③圆内是13,圆外的电子总数13,所以该图是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④圆内是9,圆外的电子总数10,所以该图是氟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A、由上述分析可知,①是氧原子,②是铝离子,③是铝原子,④是氟离子,所以是氧元素、镁铝元素和氟元素,三种,正确;
B、②是铝离子,③是镁铝原子,最外层电子不同,所以②③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选项错误;
C、铝是金属,故选项正确;
D、①是氧原子,④是氟离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B.

点评 主要考查了元素的概念,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粒子结构示意图.会读懂原子结构示意图,还要知道电子层的最外层是8个电子(H是2个电子)时为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去电子使次外层变为最外层为8电子稳定结构,大于4时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为8电子稳定结构.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在这里,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水是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我们应该了解有关水的一些知识.

(1)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2)我国是淡水资源非常有限的国家,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属于浪费水的是AD(填字母编号).
A.洗手擦香皂时不关上水龙头     B.用洗菜水浇花
C.用洗衣水冲厕所      D.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
(3)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净水剂,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某同学自制如乙图所示简易净水器,图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
(4)用如图甲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5)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元素(填“元素”或“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配制5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步骤如下:

(1)计算氯化钠质量和水的体积.(水的密度:1.0g/mL)
(2)称量:如图1所示(右盘物砝码)称得的氯化钠质量为4g.
量取:选择量程为50(填“10”、“50”或“100”)mL的量筒准确量取46mL水.
(3)溶解:把氯化钠和水全部转移到烧杯中,搅拌至氯化钠全部溶解,配得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
(4)装瓶、贴标签
【反思】
(5)上述实验中,用量筒量取水时,若按图2方式进行读数,将导致所配置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6)若将上述50g氯化钠溶液稀释为2%的氯化钠溶液,稀释过程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有B(填标号).
A.量筒    B.漏斗    C.玻璃棒    D.托盘天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B.水在常温下是液体
C.高锰酸钾是紫黑的固体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净化水的过程,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因为氧气与氮气的密度不同,所以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氧化性
C.氧气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氧气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液体或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1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2)图2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向集气瓶内加少量水的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图3是分别向装有呼出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并振荡,根据现象得出的结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比空气多;胶头滴管在实验中的作用是滴加澄清石灰水.
(4)图4实验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前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增加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提高铁丝局部的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小宁和小明同学学习完酸、碱、盐后发现: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碱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中解离出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使酚酞试液变红呢?小宁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请你、小宁和小明一起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1)Na2CO3属于盐(填“酸”、“碱”、“盐”);
(2)实验Ⅰ的目的是为了探究Na+是否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3)实验Ⅱ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探究水分子是否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小明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小明的理由是酚酞试液中就有水分子;
(4)实验Ⅲ滴入Na2CO3溶液,震荡,酚酞试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滴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后,震荡,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生成了白色沉淀(提示:CaCl2溶液呈中性).
由实验Ⅰ、Ⅱ、Ⅲ得出结论:溶液中的CO${\;}_{3}^{2-}$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5)小明同学在和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Na2CO3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OH-.”你认为Na2CO3溶液中存在OH-的原因是CO32-与H2O发生反应产生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所示:

(1)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其中二氧化锰起到催化作用.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收集氧气完毕,停止实验时,应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目的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
(3)用D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检验氧气是否积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收集满了.
(4)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的方法制取甲烷气体,已知甲烷难溶于水,比空气的密度小,制取甲烷气体需要A装置(填序号),要想收集更纯净的甲烷气体,最好用C法收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