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是电解水中水分子分解过程.从水分解的示意图你能得出规律或结论.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解析】
根据电解水的微粒示意图,可以看出水分子、氢气分子、氧气分子都是由原子所构成,即分子由原子构成;对比变化前后可发现,反应前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与氧原子和反应后构成氢分子的氢原子与构成氧分子的氧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即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对比整个过程,还可以发现在变化过程中,分子分解成了原子但原子并未继续分解而是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即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故答案为:
(1)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3)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图中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I,烧杯_____(填“A”或“B”)中溶液变红;
(2)实验II,烧瓶中放入几粒沸石的作用是_____;
(3)实验III,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该反应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该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填序号)。
a.原子种类 b.原子数目 c.分子种类 d.分子数目 e.元素种类 f.物质种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蜡烛燃烧实验细探究。I.蜡烛燃烧过程探究。蜡烛燃烧时可观察到火焰集中在烛芯周围,石蜡不段融化但液态石蜡却没有直接燃烧,同学们对蜡烛燃烧过程展开了探究。
(1)火焰结构特点探究:点燃蜡烛,将一张滤纸从火焰上方盖下,1-2秒后取出,观察到滤纸上炭化形成黑圈(如图),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
(2)焰心所含物质探究:如图,点燃蜡烛,用注射器在烛芯附近抽取气体物质。
(猜想假设)同学们对该物质主要成分提出三种猜想:
①二氧化碳;②水蒸气
猜想①②的由是________________。
③石蜡蒸气,理由是液态石蜡受热会气化。
(实验探究)
操 作 | 现 象 | 结 论 |
(1)立即将注射器内物质注入内壁涂有澄满石灰水的烧杯。 | 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猜想①成立 |
(2)立即将注射器内物质注入干而冷的烧杯。 | 内壁没有出现水雾,而是出现白色固体物质。 | 猜想②不成立 |
(3)立即将注射器靠近火焰,推动活塞。 | 注射器口产生火焰,物质能燃烧。 | 猜想③_______ |
(实验反思)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猜想①不成立,实验中产生明显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实验)将蜡烛熄灭,瞬间可观察到一缕“白烟”轻轻升起,立即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白烟”,“白烟”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燃烧。
(实验结论)石蜡燃烧是固态石蜡先受热液化,然后在烛芯气化形成气态石蜡后才能燃烧。
II.蜡烛熄灭原因探究。下如图和2实验中的蜡烛均会逐渐熄灭。
(1)如图实验中,烧杯底部产生大量气泡,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蜡烛(足量)逐渐想灭,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为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对如图实验中蜡烛(足量)熄灭的原因展开研究。
(猜想与假设)①可能是二氧化碳含量过大;②可能是氧气被完全消耗。
(探究与结论)
(1)甲同学收集1瓶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瓶中并密封,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才慢慢熄灭。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假设①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2)乙同学使用氧气传感器测量密闭装置内蜡烛(足量)从燃烧到熄灭的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或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实验开始时密封装置内是纯净的氧气 b.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瓶内氧气已经耗尽
c.蜡烛想灭后瓶内气体是二氧化碳和氧气 d.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初三的同学在实验室里进行相关的有趣数字化实验,他们对实验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做了以下实验:探究制取氧气的适宜催化剂
实验方案如下:
I.用MnO2、CuO、Fe2O3、Cr2O3四种催化剂分别与海藻酸钠溶液混合,滴入氯化钙溶液制成含等质量催化剂、大小相同的海藻酸钠微球,备用。
II.取30粒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改用其他三种微球,分别重复上述实验,得到如图的锥形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1)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数应相同的原因_____。
(2)用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进行实验,60s时压强瞬间回落,其原因是_____。
(3)从实验曲线看,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_____
(4)实验结束后要从锥形瓶中重新回收二氧化锰。通过以下三步实验操作进行回收,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_____(填写序号)
A烘干 B过滤 C洗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济宁玉堂酱园有近300年的历史,产品有“味压江南”的美誉.我们家庭食用的玉堂陈醋是由高粱、大麦、豌豆等为主要原料经发酵制得的,醋酸()的含量约在左右,下列关于醋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醋酸是一种有机物
B.玉堂陈醋是混合物,它的有效成分是醋酸
C.一个醋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D.醋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元素个数比为1: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 X | O2 | CO2 | H2O |
反应前质量/g | 23 | 70 | 1 | 0 |
反应后质量/g | 0 | 待测 | 45 | 27 |
A.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 反应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比为45:27
C. 表中“待测”值为21
D. X中含有氧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是初中化学部分重要的实验或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1)小李用盐酸与碳酸钙粉末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如图:
①根据实验目的,小李必须测量的实验数据是________。
A锥形瓶质量
B气球质量
C反应前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里边的物质)质量
D反应后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里边的物质)质量
②将反应装置放在天平左盘,使天平平衡后,再将碳酸钙粉末倒入锥形瓶中。反应结束后,气球鼓起,天平向右倾斜。小李按规范操作重新实验,得到相同结果。请你帮他分析原因__________。
(2)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
(提出问题)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多少?
(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 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 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现象分析)
①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瓶内剩余气体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②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__。
③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出来,发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②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下约________mL时停止下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KNO3和NaCl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NaCl大
B. t1℃时,100g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20gKNO3
C. t2℃时,NaCl溶液与KNO3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若NaCl中混有少量KNO3,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在鲁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外探究实验,他们将剪断的火柴头置于酒精灯灯芯上,点燃酒精灯,意外的发现灯芯上的火柴头居然没烧着!这是什么原因呢?请你随他们一起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1:灯芯与焰心交界处温度低于火柴头的着火点。
猜想2:灯芯与焰心交界处氧气浓度太低,不支持火柴头的燃烧。
猜想3:两者均是影响因素。
(査阅资料)①火柴头主要由KClO3、MnO2、易燃物及粘合剂等组成,用红外线测温仪测得火柴头的着火点约是303.4℃。②火柴头在氧气浓度为12.2%的气体中不能燃烧。
(实验验证1)为了验证猜想1,小明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定酒精灯灯芯和焰心交界处的温度 ,得到的数据如下:
测量次数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温度/℃ | 236 | 243 | 240 |
(1)小明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
(2)已知酒精燃烧的产物是CO2和H2O,写出酒精(C2H5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仅由上表可知,灯芯上火柴头未烧着的原因是_____。
(实验验证2)为了验证猜想2,小红用注射器抽取酒精灯灯芯和焰心交界处的气体,并利用氧气传感器测量氧气的体积分数,数据如下表。
测量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平均值 |
氧气的浓度/% | 5.93 | 5.29 | 6.53 | 5.92 |
(4)根据实验1、2探究内容,可知猜想_____正确。
(5)小红测出的几组氧气浓度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__。
(反思评价)如图是小组同学将火柴头置于装有空气的密闭的容器中燃烧,并用氧气传感器在容器顶端测量整个过程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那么在_____(填“A、B、C、D”)点时火柴头熄灭;请你根据所学推理并解释曲线AB段、BC段、CD段氧气浓度变化的原因。
①BC段_____;
②CD段_____;
③DE段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