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某中学科学兴趣小组按照图甲的实验方法,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虽然澄清石灰水能变浑浊,但是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怎样使现象更明显呢?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1)小敏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他猜想的依据之一是生成物的颜色,另一依据是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查阅资料后,获知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小敏认为它的化学式可能为Cu2O.
(2)小王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她提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增大接触面积,促进充分反应.
(3)小明在小王的基础上,将实验方案作如图乙的改进(酒精喷灯能提供更多的热量):并待反应结束时,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使生成的依然灼热的铜重新被氧化.
(4)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获得了紫红色铜,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分析 在明确探究目的在基础上,仔细阅读所给的信息,猜测化学式时应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物质接触面积越大反应就越充分,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反应是合理的;反应结束后要关闭止水夹,防止进入空气,使灼热的铜再被氧化.

解答 解:(1)因为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暗红色固体的化学式可能为:Cu2O
反应的方程式为:4CuO+C$\frac{\underline{\;高温\;}}{\;}$2Cu2O+CO2↑;
(2)乙装置中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增大接触面积,促进充分反应;
(3)反应结束后要关闭止水夹,防止进入空气,使灼热的铜再被氧化.
故答案为:
(1)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
(2)增大接触面积,促进充分反应;
(3)使生成的依然灼热的铜重新被氧化

点评 完成实验探究题时,要明确探究的目的,根据所给信息按步骤进行分析,认真思考反应中的现象,不放过细节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Cu(N032、AgN03.Fe(N032、Mg(N032的混合溶液中加人一定量的锌粒,充分反应后过滤.
①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铁、铜、银可能含有锌.滤液中(除水外)一定含有物质的化学式为Mg(N032、Zn(N032
②若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滤液中(除水外)一定含有物质的化学式为Mg(N032、Zn(N032、Fe(N032
③若向滤液中伸入铁片,取出后发现无任何变化,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银,可能含有铁、锌.滤液中(除水外)一定含有物质的化学式为Mg(N032、Zn(N0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将表面生锈的铁钉放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试管中,现象是:铁锈消失,无色液体逐渐变成黄色,写出化学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过一段时间以后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写出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甘肃定西是全国有名的马铃薯之乡,每年有大量的马铃薯输送到全国各地,马铃薯中含有大量的淀粉---人类膳食中最为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据报道,油炸含有淀粉的食品会产生一种有毒物质丙烯酰胺(化学式是C3H5NO),食用后有害健康,试回答:
(1)丙烯酰胺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6:5:14:16;
(2)142克丙烯酰胺中含有多少克碳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硝酸铵样品的纯度,将10g样品溶于30g水后,再加入13.7g氢氧化钠浓溶液共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硝酸铵中的杂质不与氢氧化钠反应,也不溶于水,硝酸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方程式为:NH4NO3+NaOH△NaNO3+H2O+NH3↑).把产生的所有NH3用足量的硫酸溶液吸收,同时测量2分钟内硫酸溶液增加的质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时间/s02030406080100120
增加的质量/g00.7m1.21.51.61.71.7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下面的坐标纸上,以反应时间为横坐标,以产生的NH3质量为纵坐标,画出能够表明产生气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2)表中m约为1.0g;
(3)硝酸铵样品的纯度是多少?
(4)试计算反应后所得硝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水损失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物质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只是因为发生物理变化而使质量增加的是(  )
A.酒精B.烧碱C.浓硫酸D.浓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科学活动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传统腌制松花蛋的主要配料是氧化钙、纯碱和食盐.小
组同学将这三种物质混合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1)【猜想与假设】
甲认为:可能是NaCl、Na2C03、Ca(OH)2乙认为:可能是NaCl、NaOH、Na2C03
丙认为:可能是NaCl、NaOH、Ca(OH)2丁认为:可能是NaCl、NaOH
(2)交流与评价】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在溶液中不能共存,滤液中一定存在氢氧化钠.
(3)【活动与探究】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倾倒一定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于是得出该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NaOH、Na2C03的结论,证实了自己的猜想.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Na2C03溶液无现象,据此否定了自己的猜想;他又重新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观察到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得出了和乙同学相同的结论.丁同学为了验证上述结论也取原滤液向其中滴加了少量稀盐酸,却发现无气泡产生.
(4)【解释与结论】大家经过分析找出了丁同学所用试剂与乙同学相同,却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丁同学滴加的盐酸量很少,与氢氧化钠反应.经过上述四位同学的共同努力,大家终于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得出了正确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酸中一定存在氢元素,碱中一定存在氢氧元素,盐中一定存在金属元素
D.加到双氧水里的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一定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氢铵、氯化钠、无水硫酸铜、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该粉末置于烧杯中,未嗅到任何气味;向烧杯中加人适量的水,充分搅拌,静置后,观察到上层溶液呈无色,烧杯底部有蓝白色固体;过滤.②向上述滤液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溶液变浑浊.③将上述滤渣投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剩余.
(1)这包白色粉未中一定有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铜、氢氧化钠,一定没有碳酸氢铵.
(2)写出第③步中产生气体的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烧杯底部的白色剩余固体是硫酸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