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Ⅰ.氢元素的元素符号可以表示1个氢原子;
每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
数字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意义不同;
Ⅱ.根据物质的分类方法可以把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Ⅲ.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 解:Ⅰ.(1)2个氢原子可以表示为2H;5个氮分子可以表示为5N2;
(2)现有下列化学式或微粒符号:2CO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碳分子;2He中的2表示2个氦气分子;
Ca2+中的2表示每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故填:2H;5N2;①③;②.
Ⅱ.(1)A.属于混合物的有①和⑤,该选项不正确;
B.属于单质的是②③⑧,该选项正确;
C.属于碱的是④,该选项不正确;
D.没有氧化物,该选项不正确.
(2)a.用于某些食品包装内的脱氧剂的是③;
b.侯德榜联合制碱法制的“碱”是⑥;
c.金属表面防锈涂上“银粉”是②;
d.淀粉等糖类物质在人体内水解变成⑦,才能被人体吸收.
故填:B;③;⑥;②;⑦.
Ⅲ.(1)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2)在高温条件下可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和氯气(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iCl4+O2$\frac{\underline{\;高温\;}}{\;}$SiO2+2Cl2.
故填:合成;SiCl4+O2$\frac{\underline{\;高温\;}}{\;}$SiO2+2Cl2.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烷和水的计量数之比为1:1 | |
B. | 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 | |
C. | 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价有3种 | |
D. |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KN03和NH4H2PO4都属于复合肥料 | |
B. | 棉线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产生 | |
C. | 霉变的大米人不可食用,可以喂猪,节约粮食 | |
D. |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 B. | 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 ||
C. | 一定含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 | D. | 无法确定其元素种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去方法 | 反应类型 |
A | CO2 | CO | 通过灼热的CuO | 置换反应 |
B | CuO | Cu | 在空气中加热 | 化合反应 |
C | H2 | CO2 |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 复分解反应 |
D | KCl | K2CO3 | 溶解,加足量的硝酸钙溶液,过滤 | 分解反应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物质 | X | Y | Z | Q |
反应前质量/g | 18 | 1 | 2 | 32 |
反应后质量/g | 未测 | 26 | 2 | 12 |
A. |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 B. | 反应中Q、Y的质量比为4:5 | ||
C. | X中未测值为13 | D. | 该反应中Z是催化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