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物质质量/g83254
反应后物质质量/g164x24
A.甲是反应物
B.反应中乙、丁两种物质间质量比为7:5
C.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据此分析.

解答 解:反应后甲质量增加了16g-8g=8g克,是生成物;丁质量增加了24g-4g=20克,是生成物;乙是质量减少32g-4g=28g,为反应物,故可知丙质量仍为5g,即x=5.
A、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甲的质量增加,属于生成物,故说法错误;
B、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32g-4g):(24g-4g)=7:5,说法正确;
C、由分析可知,丙物质的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说法正确;
D、由分析可知,反应为:乙→甲+丁,符合“一变多”的特点,为分解反应,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NaOH、Na2CO3、NaCl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表1 NaOH、Na2CO3、NaCl分别在水中的溶解度(S/g)
 t/℃ NaOHNa2CO3  NaCl
 0 42 7.1 35.7
 10 51 12.2 35.8
 20 109 21.8 36.0
 30119  39.736.3 
表2 常温下,NaOH、Na2CO3、NaCl分别在乙醇中的溶解度(S/g)
 NaOH Na2CO3 NaCl
 17.3<0.01  0.1
根据表1和表2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NaOH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至增大(填“增大”或“减小”);除去碳酸钠中混有少量氯化钠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
(2)20℃时,饱和食盐水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6.5%(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常温下,将5gNaCl粉末放入10mL乙醇中,振荡时形成的是悬浊液(填“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
(4)为证明CO2能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小明同学将CO2通入饱和NaOH的乙醇溶液中,请推测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出现浑浊,推测依据是碳酸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很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C15H22O5)和双氢青蒿素成为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青蒿素分子由32个原子构成
B.每个青蒿素分子中含5个H2O分子
C.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frac{12×15}{12×15+1×22+16×5}$×100%
D.青蒿素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用化学符号表示
(1)2个氯分子2Cl2;(2)硫离子S2-;(3)氧化铝Al2O3
(4)氯酸钾中氯元素显+5价K$\stackrel{+5}{Cl}$O3;(5)氦气H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江流儿在班级的化学晚会上观看了“瓶吞鸡蛋”的魔术(如图1),结果他看到鸡蛋被吞进瓶内.他通过思考认识到这个过程中瓶子里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
小江流儿又想:瓶子能吞鸡蛋,能不能吐鸡蛋呢?他进行了如图2的实验,结果鸡蛋吐了出来.你认为他加入的试剂p可能是稀盐酸(写溶液名称),鸡蛋之所以能被吐出来,是因为向瓶中加入试剂P后,瓶中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生成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子内部的压强增大,从而把瓶口的鸡蛋挤压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美国两位科学家利用碘元素,借助放射学进行了“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揭开了“细胞如何感知周围环境”之谜,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如图一是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由图一可知碘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3,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6.9;
(2)如图3中微粒与碘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B(填字母),该微粒的名称为氯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实验回顾】如图1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1)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P+5O2$\frac{\underline{\;点燃\;}}{\;}$ 2P2O5
(2)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气压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操作规范,用量筒测量进人瓶中水的体积,能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问题提出】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量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
【实验改进】
Ⅰ.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图2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
Ⅱ.测得实验数据如表
测量项目实验前实验后
烧杯中水的体积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
体积/mL80.054.5126.0
【交流表达】
(1)铁生锈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首先是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Fe(OH)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2H2O+O2=2Fe(OH)2
(2)根据如表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0.2%(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比前者准确度更高的原因是:
①铁的缓慢氧化使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更彻底,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②测量时考虑到导管容积和扣除内容物后的集气瓶容积,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一个装置,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M中盛放硫酸,N中隔板上放大理石,可以制二氧化碳
B.关闭弹簧夹,在M中不断加水,水面不断下降,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C.该装置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其原理与启普发生器相同
D.N中储满气体后,通过M将水注入N,一定可以排出N中的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A、B、C、X、Y、Z是六种常见的化合物,其中,A 是一种含有钠元素的盐,B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常用来灭火.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部分产物略去).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
(1)A的化学式是Na2CO3;B的化学式是CaCO3;C的化学式是CO2
(2)X溶液和Z溶液中,共同含有的离子是OH-(写离子符号).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H2SO4+2NaOH═Na2SO4+2H2O.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CaCO3+2HCl═CaCl2+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