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为了区别CO2和CO两种无色气体,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 分别通入到澄清石灰水或紫色石蕊试液中

B. 分别用燃着的木条试验

C. 分别通入水中

D. 用软塑料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三分之一体积的水,盖紧瓶塞,振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教育集团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化。取4.65g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跟36.5g10%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将溶液蒸干,所得固体的质量是 ( )

A. 11.7g B. 5.85g C. 4.65g D. 8.3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近来我国某些城市酸雨污染较严重,主要原因是燃烧硫元素含量高的煤所导致的。

(提出问题)煤中是否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

①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SO2+2KMnO4+2X=K2SO4+2MnSO4+2H2SO4,其中X的化学式是:_____。

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相似,也能使澄清石灰④④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Ca(OH)2=CaSO3↓+H2O

根据上述资料,甲、乙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甲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A、B两步实验:

他观察到的现象是:A中稀高锰酸钾洛液_____,B中_____。

由此甲同学认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疏和二氧化碳,从而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乙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经过一番思考,乙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夹持装置略去):

(结论与反思)

(1)图C装置的作用是_____。

(2)乙同学的实验成功证明了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其中能说明煤中含有碳元素的实验现象是:____。

(3)氢能是清洁高效的能源,能有效解决传统化石能源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请写出氢气作为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2018全国两会上,雾霾治理依然作为不变的话题。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 实施“煤改气”工程 B. 垃圾及时焚烧处理

C. 粉碎秸秆还田 D. 汽车限号出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随州市心学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钠摄入过量或钾摄入不足都是导致高血压的风险因素.日常生活中选择食用低钠盐能实现减钠补钾.如图为某品牌低钠盐的标签,请你根据标签回答以下问题:

(1)氯化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人体每天摄入钠元素的质量不宜超过2.3g.如果人体所需的钠元素全部来自该品牌食盐,那么一个人每天摄入该品牌低钠盐的质量不宜超过多少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随州市心学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叙述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用石油炼制汽油

B. 铜器表面变绿

C. 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D. 抹在墙上的石灰浆逐渐变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某气体可能由CH4、CO、H2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组成,将该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且二者分子个数比为1:2

资料:CH4+2O2CO2+2H2O;2CO+O22CO2

(1)若该气体由一种气体组成,则该气体是_____。

(2)若该气体由两种气体组成,则下列组合中不正确的是_____。

A.CH4、CO

B.CO、H2

C.CH4、H2

(3)若该气体由CH4、CO和H2组成,则CO与H2的质量比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冰保鲜鱼虾 B. 铁制成炊具

C. 氩气填充灯泡 D. 铜制成导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国际共同体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为某化工企业生产流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③中氩气(Ar)作反应物

B. 钛酸亚铁是铁和钛的合金

C. ②中为使原料全部转化为甲醇,理论上CO和H2投料的质量比为7:1

D. ①中反应为:2FeTiO3+6C+7Cl22X+2TiCl4+6CO,则X为Fe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