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1)方案一:测定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20℃).
测定某NaOH溶液的pH,pH大于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该NaOH溶液中,混合均匀后如果测得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①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涂在pH试纸上,把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②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证明碱性物质消失,溶液呈酸性,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参加了反应.
(2)方案二:(根据图1所示实验步骤,概括方案要点)

观察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实验现象).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3)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硫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图2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U形管内的液面左侧下降,右侧上升判断NaOH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4)方案四:用碳酸钾溶液验证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实验药品]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钾溶液.
[实验仪器]试管、滴管、10mL量筒等
[设计方案并实验]
小华同学的实验:在试管中加入2mL稀硫酸.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滴入V1ml碳酸钾溶液,实验过程中无气泡逸出.
[结论]能用碳酸钾溶液验证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反思]在小华的实验中,碳酸钾溶液的作用是B(填字母).
A.仅是反应物      B.相当于指示剂     C.作催化利.

分析 (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其pH大于7,根据测定pH的方法解答;根据硫酸的pH小于7解答;
(2)由图示可以看出,此实验为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3)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能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据此解答;
(4)根据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测定某NaOH溶液的pH,pH 大于7,故填:大于;
①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涂在pH试纸上,把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知道物质的pH,故填: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涂在pH试纸上,把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②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是证明碱性物质消失,溶液呈酸性,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参加了反应,故填:证明碱性物质消失,溶液呈酸性,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参加了反应.
(2)由于氢氧化钠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加入稀硫酸,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碱性消失,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故填: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3)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放热,会导致装置左侧的压强变大,U形管内的液面左侧下降,右侧上升,故填:U形管内的液面左侧下降,右侧上升;
(4)在试管中加入2mL稀硫酸.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滴入V1ml碳酸钾溶液,实验过程中无气泡逸出.故填:氢氧化钠,碳酸钾;
在小华的实验中,碳酸钾溶液的作用是相当于指示剂,故填:B.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所指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H2SO4B.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C.氯酸钾D.蒸馏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山梨酸钾(化学式:C6H7KO2)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具有防腐保鲜作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山梨酸钾是由四种元素组成
B.山梨酸钾不属于氧化物
C.山梨酸钾属于盐
D.山梨酸钾中碳、氢、氧、钾元素的质量比为6:7: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
A.探测某未知物质的组成B.怎样防止铁制品锈蚀
C.研制新型塑料替代金属制品D.确定大熊猫是否属于猫科动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化学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水能生火”的魔术(如图甲),他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向棉花上滴了几滴水,棉花立刻燃烧了起来.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起来呢?

【提出猜想】
a.小新认为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生成了可以支持燃烧的物质.
b.小海又根据燃烧的条件,对小新的猜想进行了补充:此反应还会放热.
【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装置.
(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水滴加的速度,看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出口,看到木条复燃,你推测此气体可能是O2
(2)实验中还观察到,烧杯中的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热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
(3)完成了以上实验,老师介绍该反应的产物一共有两种,于是同学们又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请你回答: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Na和H.
【老师介绍】过氧化钠不仅可以和水发生反应,也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也能生成氧气.因此,过氧化钠经常被用于潜水艇和防毒面具中提供氧气.
【补充实验】
明确了以上性质,小红同学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如图丙):将一团包有过氧化钠的粉末的棉花塞到漏斗的管中,漏斗下方点燃一支短蜡烛 (蜡烛火焰与棉花不接触).请回答:棉花能(填“能”或“不能”)燃烧.这主要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能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的物质水和二氧化碳,同时反应放热.
【实验反思】结合上述实验事实,同学们对于运输过氧化钠固体提出了安全建议:隔绝空气(至少填写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1)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产生大量的白烟.

(2)另一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③④;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②④
(3)“化学实验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实验室的安全性和环境质量得到提升,师生的绿色化学和环保意识得到强化.图甲与图乙所示的实验相比,乙(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会生成刺激呼吸道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他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

(1)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再用图B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不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
(2)根据燃烧的条件.选择填空:用扇子扇炉火不会熄灭,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AB;用扇子扇蜡烛,火一扇就立即熄灭,原因是C(填序号).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
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请用化学符号或名称填空:
2个氢原子2H;+5价的磷元素$\stackrel{+5}{P}$;3个二氧化碳分子3CO2;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S2-;SO42-的名称硫酸根离子;H2O2的名称过氧化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有一天,某学习小组进行野炊活动,所带的物品如下表:
食物大米、猪排骨、猪肝、鸡肉、鸡蛋、豆腐
调料食盐、碱面、蔗糖、食醋、味精、酱油、食用油
用品铁锅、锅铲、碗、筷子、肥皂
(1)到了目的地,同学们发现忘了给装食盐和碱面(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的瓶子做标记,可用所带物品食醋  来鉴别.
(2)野炊活动中,有一同学被蜜蜂意外蛰伤,蜜蜂毒液呈酸性.其他同学马上利用肥皂水为其涂抹于患处,结果症状大大减轻,这是因为肥皂水呈碱性,能中和毒液中的酸.
(3)野炊回来后,小科从资料中获悉:某晶牌酱油每100mL中铁营养剂的标准添加量是0.2g,铁营养剂中铁元素质量分数为重2.5%.由此可计算一瓶448mL该晶牌酱油中所含的铁元素相当于多少克硫酸亚铁中所含的铁元素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