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南宁至钦州段的高速铁路正在建设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路建设中大量使用了以下材料:①石子;②钢筋水泥柱;③钢轨等,其中钢轨属于A.
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有机天然材料  D.无机非金属材料
(2)建设中,常用铝和氧化铁(Fe2O3)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熔融状态下的铁单质对钢轨中的缝隙进行焊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2Al $\frac{\underline{\;高温\;}}{\;}$X+2Fe,则X的化学式为Al2O3,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
(3)钢轨长时间使用后会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xH2O;除铁锈常用的一种试剂是稀盐酸.
(4)请写出防止铁制品锈蚀的两种常用方法:①在表面涂油;②使铁制品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分析 弄清生活中材料的分类: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除铁锈和铁防锈的知识和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和特点,就能得出本题的正确答案.

解答 解:(1)由于钢筋水泥柱中的钢筋属于金属材料,故填:A;
(2)Fe2O3+2Al $\frac{\underline{\;高温\;}}{\;}$X+2Fe,反应前含有2个Fe原子,3个O原子,2个Al原子,反应后含有X和2个Fe原子,故X中含有2个Al原子和3个O原子,X是氧化铝,铝和氧化铁在点燃的条件下能生成氧化铝和铁,而且该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填:Al2O3 ,置换反应;
(3)铁锈(Fe2O3•xH2O)与稀盐酸能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可用盐酸来除锈.故填:稀盐酸;
(4)防锈的原理是让铁与氧气、水隔绝,因此防锈的措施可以是:让铁制品保持干燥;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刷漆;使铁制品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等.
故填:在表面涂油;使铁制品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点评 主要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材料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铁生锈、除铁锈、铁防锈等方面的知识和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集气瓶;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填字母),收集装置是D或E (填字母)
(3)小彭同学设计了如图乙装置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F中的现象是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原因是H2O+CO2=H2C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实验室现有一种含有纯碱、小苏打的固体粉末样品.为了测定其中小苏打的含量,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加热条件下,纯碱稳定不分解,小苏打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碱石灰是CaO与NaOH的固体混合物;已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A、C、D中所装药品足量且能完全吸收相关物质.探究过程如下:

Ⅰ.称量样品和已装入相关药品的C、D质量,分别为:m、mC1、,mD1
Ⅱ.将质量为m的样品装入B玻璃管中,按图连接好装置,进行操作X.
Ⅲ.关闭弹簧夹a、b,打开弹簧夹c,给玻璃管加热.
Ⅳ.待玻璃管中样品完全反应,打开弹簧夹a通入空气,再熄灭酒精灯,直到玻璃管冷却.
Ⅴ.再次称量C、D的质量,分别为 mC2、mD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Ⅱ中操作X具体为关闭弹簧夹c,打开弹簧夹a、b,并通入空气;
(2)C中所装药品为浓硫酸;
(3)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4)步骤Ⅳ打开弹簧夹a通入空气,再熄灭酒精灯,直到玻璃管冷却的多重作用是将残留的CO2与水蒸气赶走或防倒吸;
(5)依据实验实际,选择实验所得数据,该样品中小苏打含量的表达式为$\frac{42({m}_{D2}-{m}_{D1})}{11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和氮气
②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③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熔点和硬度都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高
④氢氧化钠固体潮解、变质与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有关
⑤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都是大气污染物.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⑤D.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利用.如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能耗大是该方法的一大缺点
B.整个过程中,有两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过滤
D.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捕捉到的CO2还可用来制备甲醇(CH4O)等产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今年央视3.15晚会揭开周大生等品牌黄金制品掺杂铱牟取暴利的内幕.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铱属于金属元素B.铱的原子序数是77
C.铱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7D.铱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19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现在人们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新鲜的瓜果蔬菜,这是“大棚种植”给我们带来的益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棚使用的塑料薄膜属于B.
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天然材料
(2)农民常给大棚中的农作物施用尿素[CO(NH22]它属于氮肥(选填“氮肥”“磷肥”或“钾肥”).
(3)大棚中要定期补充CO2,这样做有利于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
(4)大棚铁质支架表面涂有油漆,目的是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减缓锈蚀.
(5)大棚里瓜果飘香,说明分子具有不断运动的性质.
(6)农民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实验室配制一定质量该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和装瓶.配制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浩瀚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其主要步骤如下:

(1)由无水MgCl2制取Mg的反应类型为分解.
(2)提取Mg的过程中,试剂A可以选用氢氧化钙,试剂B选用稀盐酸.
(3)分离出Mg(OH)2后所得溶液中含NaCl、CaCl2、Na2SO4等杂质,为了获得NaCl溶液,在分离后的溶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
①实验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是为了除去硫酸钠.
②加入过量Na2CO3目的,一方面除去原溶液中CaCl2,另一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氯化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科学家在一定条件下将一氧化碳与氢气合成甲醇(CH3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醇为无机物
B.甲醇由碳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构成
C.甲醇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
D.该合成过程CO和H2的质量比为7: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