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一种焰火火药中所含的硝酸铜在燃放时产生绿色火焰,发生如下反应:2Cu(NO32→2CuO+O2↑+4X↑.则X 为(  )
A.NO2B.NOC.N2D.N2O5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进行解答.

解答 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NO32$\frac{\underline{\;\;△\;\;}}{\;}$2CuO+O2+4X,反应物中铜、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4、1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铜、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铜2、0、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4X中含有4个氮原子和8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O2
答案:A.

点评 解题的关键是质量守恒定律应用的掌握,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竹炭包是一种集观赏与空气净化为一体的产品.这种产品可对车内及室内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气体进行吸附.某课外活动小组对竹炭进行初步探究.
【提出问题】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猜想与假设】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查阅资料】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
【设计实验】所用装置如图1所示.(A装置的作用为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1)实验开始后,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E装置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
(2)小玥认为应在A、B装置间,再增加一个C装置,目的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除尽.
(3)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这套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没有作尾气处理,请你设计解决的方法:应在a处加一盏点燃的酒精灯或套上一个气球.
(4)小亮认为可以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替换原装置中的E装置,你认为不可以(填“可以”或“不可以”),原因是因E装置中通入的可能是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加热可能导致装置发生爆炸.
【结论】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拓展应用】竹炭细密多孔,竹炭牙膏中含有竹炭等成分具有消炎、止痛、化瘀、去污等功效,下列有关竹炭牙膏的用途描述正确的是AC.
A.可除衣领袖口等处的汗渍
B.不能除去口中异味
C.虫咬、灼伤可消炎止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词被美国,《广告时代》评为20世纪的经典广告之一.该广告词能体现出钻石的哪些特点(  )
A.硬度大B.不能导电
C.常温时化学性质稳定D.熔点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氧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的变化是(  )
A.S+O2$\stackrel{点燃}{→}$SO 2B.2H2O$\stackrel{通电}{→}$2H2↑+O2
C.CaO+2HCl→CaCl2+H2OD.CO2+H2O→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碱,同学们对它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探究一: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设计方案如下,请思考每个方案是否正确.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预测结论
方案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滴加几滴无色
酚酞试液,振荡
酚酞试液不变色恰好完全中和
方案二用一根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沾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pH=7恰好完全中和
方案三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滴加稀硝酸和
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盐酸过量,没
有完全中和
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只有方案二是正确的,请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
请分析方案一错误的原因:方案一中如果反应后的溶液显酸性,酚酞试剂也不变色;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方案三错误的原因NaCl+AgNO3=AgCl↓+NaNO3
②探究二: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请你将实验报告填写完整:(已知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样品中含有Na2CO3
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BaCl2=BaCO3↓+2NaCl
步骤二:取步骤一试管中少量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酚酞变红色样品中含有NaOH
通过实验,判定该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NaOH、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化学课上教师演示了加热炭粉(过量)和氧化铜混合物的实验,课后课外活动小组同学对教师演示中获得的灰红色粉末样品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D中盛放的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实验主要原理:称取样品粉末W g,放入C中;D中装入ag药品;反应结束,冷却后,称量D中药品质量为b g.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frac{w-(b-a)×\frac{12}{44}}{w}$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主要实验内容
实验主要步骤实验现象有关化学方程式
打开A的上塞、活塞,慢慢滴加溶液. B、E中有气泡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对C进行加热.当C中药品充分反应后,关闭A的活塞,停止加热.
C中的灰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C+O2$\stackrel{△}{→}$ CO22Cu+O2$\frac{\underline{\;\;△\;\;}}{\;}$2CuO
②实验讨论
装置E中盛放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其作用是检验D装置是否完全吸收了二氧化碳.
按上述实验,得到铜的质量分数不精确,你认为是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能确定),原因是水蒸气通过C被D中碱石灰吸收,测得二氧化碳质量,如果要得到了较正确的结果,对该装置改进的方法是在装置B与C之间接一个与D相同的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化学学习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H2SO4+BaCl2═BaSO4↓+2HCl.小组同学对B中溶液中溶质的成分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B中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裘臻认为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a,其名称是(2)盐酸
石建认为:是a硫酸;
秦思认为:是a和氯化钡.
【实验探究】为证明自己的猜想,石建同学取少量B中的溶液,向其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3)石蕊变红,据此现象,石建认为自己的猜想正确.
【反思评价】瓶评价石建的实验设计及得出的结论,(4)不正确,因为生成的盐酸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表达交流】为证明自己的猜想,裘臻进行的实验时(5)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到均无明显现象,由此证明了自己的猜想正确,最终确定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归纳总结】通过上述实验,可以总结出在证明反应后多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仅为生成的可溶物时,实验的设计思路是(6)分别加入原来的反应物,观察是否有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达菲”是目前世界上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良方之一.生产药品的主要原材料是我国传统香料八角茴香中所含的莽草酸,根据莽草酸的化学式(C7H10O5)计算:
(1)1个莽草酸分子含有7个碳原子;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莽草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2:5;
(2)174g莽草酸中含有80g氧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过氧化钠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药品,为浅黄白色颗粒,在空气中吸收水和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接着过氧化氢又能分解放出氧气.
(1)请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
(2)请写出区别水和过氧化氢的方法分别取两种液体少许放入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有大量气泡产生的液体是过氧化氢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液体是水
(3)某同学为了证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在反应后的溶解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一会儿红色消失了
【提出问题】什么原因导致溶液先变红再褪为无色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可能是无色酚酞溶液变质导致溶液褪色
猜想2:可能生成的过氧化氢使溶液褪色
【实验与结论】
①猜想1立即遭到其他同学的反对,因为如果是无色酚酞溶液变质,刚开始就不会先变成红色了
②为了验证猜想2,同学们设计了如表方案并验证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试液,变红后往试管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观察现象观察现象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不是过氧化氢使溶液颜色褪色
【讨论交流】老师提醒同学还有其他原因也会导致溶液先变红再褪为无色你认为可能还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有关.(写一条即可)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观察现象(1)变回红色;
(2)依然无色
(1)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导致溶液颜色褪去;
(2)溶液颜色褪去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