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某同学将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和稀硫酸混合,反应完全后(假设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用品】pH试纸、Zn片、氧化铜粉末、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
【假设猜想】猜想一:硫酸钠 猜想二:硫酸钠、碳酸氢钠 猜想三:硫酸钠、硫酸
【实验探究】同学们取反应后的溶液用不同方案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现象或结论填空.
 实验方案 A B C D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无气泡产生 试纸变色对照比色卡,pH<7 
产生气泡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猜想二不正确 猜想三正确 猜想三正确 猜想三正确
【得出结论】猜想三正确.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案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探究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分别是:
①方案B中pH试纸浸入溶液中;②方案D中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也能够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溶液中含有硫酸.
【总结提高】依据所给实验用品,你还有什么不同类方案确认猜想三是正确的,请你写出你的实验方案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反应后的溶液,若氧化铜溶解,溶液变蓝色,则猜想三正确.

分析 碳酸氢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测定溶液pH的方法是: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变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溶液的pH;
钡离子能和硫酸根离子结合成白色沉淀硫酸钡.

解答 解:【实验探究】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时,如果不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碳酸氢钠,则猜想二不正确;
如果猜想三正确,则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稀硫酸,稀硫酸能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能够观察到产生气泡,填表如下所示:

 实验方案 A B C D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无气泡产生 试纸变色对照比色卡,pH<7 产生气泡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猜想二不正确 猜想三正确 猜想三正确 猜想三正确
【评价反思】
探究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分别是:方案B中pH试纸浸入溶液中,方案D中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也能够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溶液中含有硫酸.
故填:方案B中pH试纸浸入溶液中;方案D中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也能够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溶液中含有硫酸.
【总结提高】
实验方案是: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反应后的溶液,若氧化铜溶解,溶液变蓝色,则猜想三正确.
故填: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反应后的溶液,若氧化铜溶解,溶液变蓝色,则猜想三正确.

点评 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的是(  )
A.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B.分子的构成变化
C.利用太阳能取暖D.干冰升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关于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4
B.反应前后碳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C.表示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糖尿病人体内葡萄糖会随尿液排出,李奶奶患病有“+”号,医院检验时用NaOH和CuSO4溶液作试剂,发现试剂试管里出现的是(  )
A.蓝色沉淀B.蓝色溶液C.砖红色沉淀D.紫红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5.曾风靡一时的美容药品的主要成分是褪黑素.专业人士褪黑素是大脑分泌的一种综合性激素,化学式为C13H16N2O2,它具有促进睡眠的作用,并无曾白药效,根据褪黑素化学式计算:
(1)C13H16N2O2中C:H:N:O的质量比为39:4:7:8;
(2)C13H16N2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7.2%;
(3)褪黑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掌握化学实验室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现有下列仪器:仪器:

(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滴管,洗涤试管应使用试管刷(填仪器名称)
(2)加热前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的具体操作是从试管底部向上套至距管口$\frac{1}{3}$处
(3)家庭小实验通常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实验仪器的替代品,你认为医用注射器可以代替上述仪器中的量筒、胶头滴管.
(4)取用一定量液体试剂,需使用的仪器是量筒、胶头滴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图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表示化合物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天然水中一般都溶有Ca(HCO32、Mg(HCO32等物质,在加热条件下,这些溶解的物质会变成溶解度更小的碱和碳酸盐等其它物质,所以保温瓶中常会形成由碱和碳酸盐等组成的水垢.
查阅资料,甲、乙、丙三位同学知道水垢中含有Mg(OH)2,和CaCO3后,提出了是否有Ca(OH)2和MgCO3的猜测.于是,进行下列研究.
(1)通过实验发现,水垢中不存在Ca(OH)2,他们采用的实验操作是在少量研碎的水垢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过滤,在滤液里加入浓Na2C03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2)甲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利用一定量的水垢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待产生气泡停止后,测量B装置增加的质量,从而推出混合物的组成.这种方案受到乙、丙同学的反对,他们的理由是此装置不能充分吸收生成的CO2,且通入B装置的气体是C02、水蒸气等混合气体.
(3)甲改进装置后,利用正确的方法测得5克水垢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后,放出2.2克CO2,说明有(填“有”或“没有”)Mg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吹气球”实验,三套装置如图:

(1)甲装置:向a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2)乙装置:若生成O2使气球胀大,则锥形瓶中所装的固体物质可以是MnO2
(3)丙装置:若锥形瓶中盛满CO2,欲使气球胀大,则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可以是NaOH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