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丙氨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基础物质之一,其分子结构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从分类角度看:α-丙氨酸属于有机物
B. 从量的角度看:在α-丙氨酸中碳、氢、氧、氮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3:7:2:1
C. 从变化角度看:α-丙氨酸全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D. 从微观角度看:α-丙氨酸是由分子构成
C 【解析】A. 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以外的含碳化合物称为有机物。α-丙氨酸属于有机物,正确;B. 化学式种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在α-丙氨酸中碳、氢、氧、氮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3:7:2:1,正确;C. 丙氨酸由氢、碳、氧、氮四种元素组成,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α-丙氨酸全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氮,错误;D. 从微观角度...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变化。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铁丝编成铁网 B. 石油制成布料 C. 冰块制成冰雕 D. 木板制成桌椅
B 【解析】A、铁丝编成铁网的过程中,只是铁丝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石油制成布料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才能够制成布料,正确;C、冰块制成冰雕的过程中,只是冰块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木板制成桌椅的过程中,只是木板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三诊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研究盐类物质的性质时,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向NaHCO3溶液中滴加石灰水,均产生白色沉淀。他们分别设计实验方案,对自己过滤后的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准备】
用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NaHCO3溶液、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设计实验方案提供参考。
NaHCO3溶液 | NaOH溶液 | Na2CO3溶液 | |
加入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 | 现象I | 溶液变红 |
加入CuSO4溶液 | 产生气泡和蓝色沉淀 | 现象II | 产生气泡和蓝色沉淀 |
加入CaCl2溶液 | 无明显变化 | 无明显变化 | 产生白色沉淀 |
加热溶液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 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
表中的现象I为__________;现象Ⅱ为产生蓝色沉淀,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1)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2)滤液中所含的溶质有以下几种可能:
①NaOH;②Na2CO3;③NaOH和Ca(OH)2;④Na2CO3和NaHCO3;⑤Na2CO3和NaOH
【实验及分析】
甲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无色气泡,则滤液中的溶质是Na2CO3。
乙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少量CO2,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液中的溶质是NaOH和Ca(OH)2
丙同学:分别取少量滤液于两支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将另一支试管中的滤液加热至沸腾,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滤液中的溶质是Na2CO3和NaHCO3。
【反思与评价】
(1)老师认为乙、丙同学的实验方案和结论合理。
①丙同学的实验中,加入C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乙同学的结论,NaHCO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2)老师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和结论存在不足。丁同学根据【实验准备】中的实验方案参考,通过以下实验帮助甲同学确认了滤液中溶质的成分。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滤液中的溶质是Na2CO3和NaOH |
(3)结合此次探究活动,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盐溶液可能显碱性
b. 化学反应的产物与反应物的量有关
c. 碱和盐反应一定生成另外一种碱和另外一种盐
d. 判断溶液混合后的成分不仅要考虑产物,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溶液变红 CuSO4+2NaOH=Cu(OH)2↓+Na2SO4 检验Na2CO3 NaHCO3 + Ca(OH)2= NaOH + CaCO3↓+ H2O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 过滤,向滤液中滴加CuSO4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只产生蓝色沉淀,无气泡 abd 【解析】试题分析:【实验准备】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三诊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碳﹣14常用于测量古生物的生活年代。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中子数为8.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最外层电子数为6 B. 质子数为8
C. 核外电子数为8 D. 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
D 【解析】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利用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来解答。 【解析】 A、因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质子数为6,则电子数为6,根据电子的排布,最外层电子数为4,说法错误,故A不正确; B、由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为6,说法错误;故B不正确; C、由碳﹣1...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化学兴趣小组用以下装置探究炼铁的原理(根据需要酒精灯可加网罩)。
(1)乙图中高炉炼铁时焦炭的作用是_________。
(2)装置甲“炼”得的铁与装置乙炼出的生铁在组成上的最大区别是 ______。
(3)甲、乙两装置中共同发生的化学反应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燃烧提供热量;燃烧生成具有还原性的气体一氧化碳; 甲中炼得的铁不含碳,乙中炼得铁含有碳; Fe2O3+3CO2Fe+3CO2 【解析】(1)乙图中高炉炼铁时,焦炭首先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高温条件下,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还原剂一氧化碳,所以焦炭的作用是①燃烧提供热量;②燃烧生成具有还原性的气体一氧化碳;(2)装置甲“炼”得的铁与装置乙炼出的生铁在组成上的最大区别是甲中炼得...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酸性溶液对橡胶制品具有较强的腐蚀作用,而碱性溶液对玻璃制品也有一定的腐蚀性。据此你觉得下列试剂的存放方法中正确的是
A. H2SO4 B. Na2CO3 C. NaOH D. Ca(OH)2
C 【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酸性溶液对橡胶制品具有较强的腐蚀作用,而碱性溶液对玻璃制品也有一定的腐蚀性。A. H2SO4 溶液呈酸性,不能用橡皮塞,错误; B. Na2CO3 溶液显碱性,不能用玻璃塞,错误; C. NaOH 溶液呈碱性,可以用橡胶塞,正确; D. Ca(OH)2溶液显碱性,不能用玻璃塞,错误。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化学学习要重视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微粒观: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B. 能量观:物质具有的化学能可以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以热能、光能、电能的形式释放出来
C. 实验观:可以用盐酸鉴别苏打和小苏打
D. 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均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也不发生变化
C 【解析】A. 微粒观: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正确;B. 能量观:物质具有的化学能可以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以热能、光能、电能的形式释放出来,如煤燃烧释放热能,燃料电池释放电能,镁燃烧释放光能,正确;C. 实验观:不可以用盐酸鉴别苏打和小苏打,因为二者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氯化钠,错误;D. 守恒观:...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安庆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中考模拟测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蚊虫叮咬分泌出乙酸刺激皮肤,某兴趣小组对乙酸进行如下的探究:
【查阅资料】:甲酸,又称乙酸,具有酸的通性,甲酸的熔点是8.6℃,受热能分解生成两种物质。
实验探究一:验证甲酸的酸性,完成实验记录。
操作 | 实验现象 | 原理或解释 | |
取甲酸溶于水 | 滴加紫色石蕊 | 溶液变成红色 | 溶液中含有_____填离子符号) |
加适量的锌粒 | 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 锌粒与甲酸生成了Zn(HCOO)2和一种气体,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 | |
加氢氧化镁粉末 | 观察到_____ | 甲酸可以与碱反应 |
实验探究二:探究甲酸分解的产物。
【提出猜想】:实验小组对甲酸的分解产物提出了猜想:
猜想1:H2和CO2;猜想二:CO和H2O。
同学们提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根据资料,小组同学从下图装置中选择装置图_______(填“甲”或‘乙’)对甲酸进行加热。
【交流与拓展】资料表明,甲酸的分解产物不同,猜想一与猜想二均成立。据此小林对甲酸的分解产物又提出新猜想-----猜想3:H2O和CO2;猜想四:CO与H2,同学们讨论后认为无需进行实验就知道猜想三和猜想四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H+, Zn+2HCOOH=Zn(HCOO)2+H2↑ , 粉末溶解, 甲酸中有碳氢氧元素, 乙, 二氧化碳溶于水,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实验探究一】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含有H+;锌粒与甲酸生成了Zn(HCOO)2和一种气体,该反应的方程式为:Zn+2HCOOH=Zn(HCOO)2+H2↑;甲酸可以与碱反应,所以氢氧化镁粉末溶解;【实验探究二】根据蚁酸中含有碳、氢、...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C.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B 【解析】 试题分析∶与中和反应原理有关的是∶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B.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考点∶考查中和反应原理。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