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即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验证物质性质.
(1)写出仪器A和B的名称:A:分液漏斗;B:锥形瓶.
(2)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Ⅰ、Ⅱ装置可直接进行的实验是②(填序号).
①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②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小颖认为在不改变Ⅰ、Ⅱ装置的仪器及前后位置的前提下,该装置可用于双氧水制取氧气,她的做法是将装置Ⅱ颠倒;
实验室还可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当打开K2、关闭K1时,利用Ⅰ、Ⅲ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此时试管中盛放的物质是紫色的石蕊试液,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CO2+H2O=H2CO3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石蕊溶液变红色(C为干燥管,用于防止液体倒吸).

分析 (1)熟记常用仪器的名称;
(2)实验室是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是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的,因此不需要加热.根据装置II,进入气体的导管比较短,因此可以用来收集氢气;该装置还可用于双氧水制取氧气,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装置II需要改进,改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并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
(3)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常用紫色石蕊试液.

解答 解:(1)A是分液漏斗,B是锥形瓶;故填:分液漏斗;锥形瓶;
(2)由于装置II中,进入气体的导管比较短,因此只能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故可利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如果要收集氧气就必须改成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故填:②;将装置Ⅱ颠倒;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故填:紫色的石蕊试液;CO2+H2O=H2CO3;石蕊溶液变红色.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同时也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
B.生活中常接触到的“高钙牛奶”、“碘盐”中的“钙”、“碘”指的是离子
C.通常把PH<7的降水称为酸雨
D.氯化铵可以与草木灰(含碳酸钾)混合施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块制成冰雕B.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
C.泥土烧成瓷器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用洗洁精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
(2)大枣含有蛋白质、糖类及维生素等营养素,其中起到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预防疾病作用的是维生素.
(3)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为预防患佝偻病,可以多吃奶制品、虾皮等食物,补充人体需要的钙元素.
(4)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常用的方法是煮沸.
(5)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为隔绝空气.
(6)据2015年3月20日《黔中早报》报道,安顺市西秀区虹山湖公园管理处正式挂牌成立,推进了虹山湖打造4A级景区的步伐.为将虹山湖公园打造成为安顺美丽的“会客厅”,在防治虹山湖水体污染方面,可采取的措施有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写出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学化学,用化学”.我打开天然气灶,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我在学习炒菜时,不小心油锅着火了,我迅速用锅盖盖灭,该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在菜快熟的时候我加入了适量的加碘盐,这种盐中碘元素的添加可以预防的疾病是甲状腺肿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以再分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D.钠原子和钠离子性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用化学符号或名称填空.
①氦气He;②Na+钠离子;③硫酸根离子SO42-;④氧化铝Al2O3;⑤2个亚铁离子2Fe2+;⑥氮分子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面包变得松软.膨松剂反应产生气体的量作为检验膨松剂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知某膨松剂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化学兴趣小组对该膨松剂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NH4HCO3$\frac{\underline{\;\;△\;\;}}{\;}$NH3↑+H2O+CO2↑.
探究Ⅰ:检验膨松剂的成分
在玻璃管中加入该膨松剂,按图1连接好装置(铁架台略去,下同).

【观察与分析Ⅰ】 点燃酒精灯.
(1)关闭铁夹2,打开铁夹1,观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2)打开铁夹2,关闭铁夹1,观察到的现象是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产物中有氨气.
(3)充分加热后,玻璃管中有(填“有”或“无”)固体.
【实验结论】 该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混合物.
探究Ⅱ:测定膨松剂受热产生气体的质量
用图2装置测定该膨松剂中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氨气的质量(装置B装有膨松剂,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气体吸收剂足量).
【观察与分析Ⅱ】
(4)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D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水蒸气和氨气.若没有装置E,造成测定结果偏大(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5)实验过程中必须向装置内通入空气,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CO2(填化学式).在停止加热后,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将装置中的残留的二氧化碳全部赶入D中.
(6)若对装置C、D、E连接顺序进行调整,即可用于测定另一份同质量相同样品受热分解产生氨气的质量.C、D、E连接顺序为DCE,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C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氨气的质量.
【拓展研究】
若上述(4)装置D在实验前后的质量差为9.24g.上述(6)装置C在实验前后的质量差为0.17g,则该该膨松剂中NaHCO3与NH4HCO3的质量比为3360:79.(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