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能用降温的方法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B.t1℃时,A、C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
C.分别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D.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分析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能用降温的方法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正确,因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t1℃时,A、C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frac{25g}{125g}×100%=20%$,不是25%;分别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正确,因为降温后B的溶解度大于A,C的质量分数不变,还是最小;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正确,因为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较大.

解答 解:A、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能用降温的方法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正确,因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t1℃时,A、C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frac{25g}{125g}×100%=20%$,不是25%,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分别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正确,因为降温后B的溶解度大于A,C的质量分数不变,还是最小,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正确,因为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较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2015年10月,科学家屠哟哟因发现青蒿素(C15H22O5)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它是青蒿的提取物,能溶于酒精、乙醚和石油醚,在水中几乎不溶,其中含有的过氧基团是抗疟作用的最重要结构,过氧基团易受湿、热和还原性物质的影响而被破坏,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蒿素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一种有机化合物
B.疟疾是一种以吸血昆虫疟较为传播媒介的接触传染病
C.用乙醚提取青蒿素利用了青蒿素的化学性质
D.制药过程应在低温无水的环境中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
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一个步骤1中反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Ba(NO32=BaCO3↓+2NaNO3
(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可能含有氯化钾;
(3)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钠、硝酸钡、硝酸.
(4)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加足量的稀硝酸,过滤;再向滤液中加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氯化钠B.二氧化碳C.D.石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非常重要.
(1)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是(填“可”或“不可”)不可再生资源.
(2)化石燃料主要含有碳、氢元素,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能加剧温室效应.因燃料燃烧不充分而产生的空气污染物之一是一氧化碳.
(3)汽车常用石油分馏出来的石油或汽油做燃料,为减少汽车尾气污染,部分城市的公交车使用氢燃料电池,氢气被认为是清洁能源的原因是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不会造成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2015年4月13日,西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堆放在仓库中浓度为21%的过氧乙酸消毒液发生泄漏.经查阅资料可知: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2H4O3)是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乙醇等,易挥发,与其他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温度稍高即分解为乙酸、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有:无色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易挥发(写出三条即可).
(2)过氧乙酸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H+(填离子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请结合图回答问题:

(1)标号②的仪器名称长颈漏斗.
(2)实验室选用A、D装置制取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3)实验室选用B、C装置制取CO2,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F,其优点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图G装置的导管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cdab;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NaHCO3+HCl=NaCl+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科学研究表明,人体摄入酸性食物过多会造成酸性体质,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是根据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后终端产物的酸碱性来划分的,而不是食物本身的酸碱性.通常,富含S、Cl、P、N等非金属元素的食物进入体内,通过转化后会产生酸性物质,而富含K、Ca、Na、Fe、Zn、Mg等金属元素的食物进入体内,通过转化后产生碱性物质.
在一次聚会上,大家针对葡萄酒是酸性食物还是碱性食物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李叔叔说:喝葡萄酒对身体有利,因为我听说葡萄酒本身是碱性的,而且是强碱性的.宋叔叔认为:葡萄酒本身不可能呈碱性,而应该呈微弱的酸性,但葡萄酒属于碱性食物.聚会结束后,小玲同学查阅文献资料,获得下列信息:
Ⅰ.制造葡萄酒的原料葡萄中富含K、Ca、Na、Fe、Zn、Mg等元素.
Ⅱ.葡萄酒的酿制原理是利用野生酵母分解葡萄汁中的葡萄糖,最终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
针对上述讨论和提供的信息,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金属元素中,属于人体中常量元素的有K、Ca、Na、Mg.
(2)从科学探究的角度,李叔叔关于葡萄酒究竟是呈酸性还是呈碱性的认识方法是否正确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只是听说,没有经过实验验证;.
(3)如果让你通过实验给葡萄酒的酸碱性下一个结论,其实验方法是利用pH试纸或石蕊试液的变色等都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4)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frac{\underline{\;酵母菌\;}}{\;}$2C2H5OH+2CO2↑;
(5)根据Ⅱ中葡萄酒的酿制原理,宋叔叔认定葡萄酒本身应该呈微弱的酸性,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2+H2O═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化学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科学.含氟物质的合成,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
(1)如图是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画出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知,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填“失”或“得”)电子.
(2)氟化钠常用作牙膏添加剂,能有效预防啮齿,氟化钠和氯化钠一样,都是由离子(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1)氟利昂曾经是一种很好的制冷剂,自1987年国际规定禁止使用,因为氟利昂分解出氯原子能引发下列循环反应而玻坏臭氧(03)层:①Cl+O3=ClO2②ClO+O3=Cl-O2,在上述循环反应中氯原子起催化作用,O3和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结构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