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京京同学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等知识进行了研究.

(1)根据图1中的实验现象判断,稀盐酸里的A、B、C、D四种金属中,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后面的金属是(填字母)D.
(2)将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乙表面析出红色固体,申没有明显现象.判断甲、乙、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乙>Cu>甲.
(3)查阅资料:金属在活动性顺序里的位置越后,其化合物越不稳定,所以它的氧化物越容易被还原.在下列①②中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③中写出还原金屑氧化物的方法.

(4)查阅资料: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后面的金属Cu,在常温下虽然不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但可以与稀硝酸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反应生成的NO是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O2迅速化合生成N02,N0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用图2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可以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NO.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关闭弹簧夹,将干燥管放人带有水的烧杯中,若观察到若干燥管内的液(水)面比烧杯内的液(水)面低,且过一段时间后干燥管内的液(水)面保持不变,则表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按如图2所示进行实验:打开弹簧夹,用注射器慢慢抽取干燥管内的气体,稀硝酸沿着干燥管慢慢上升,直到充满干燥管,停止抽拉注射器,关闭弹簧夹,观察干燥管内的现象: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铜片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液面下降.
反应停止后,打开弹簧夹,用注射器抽取千燥管内的气体(事先已将注射器内原有的气体推出),关闭弹簧夹后取下注射器,并抽取一定量的空气,观察到气体变为红棕色.
③上述实验完成后,用足量NaOH溶液将气体吸收,其目的是防止污染空气
④图3是NO2气体和空气混合的实验示意图,观察图中A、B、D的表示方法,在C处  画出相应的气体组成的粒子示意图.
⑤在3.84g Cu中加入100g稀HNO3溶液,如恰好完全反应,计算生成NO的质量(化学方程式见上)和反应前稀H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请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后面的金属是不能与酸发生反应;
(2)分析题中信息可知:甲不能与硫酸铜反应,而乙能置换出铜;
(3)利用题中信息:金属在活动性顺序里的位置越后,其化合物越不稳定,所以它的氧化物越容易被还原,选取合适的金属氧化物写出符合反应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4)①装置不漏气,干燥管放入溶液中溶液不能大量进入;
②使稀硝酸充满干燥管,以确保管内不残留有空气;铜片与稀硝酸发生反应,放出气体,溶液变成蓝色硫酸铜溶液;
③氮的氧化物都是有毒气体,应避免造成空气污染;
④移走玻璃片,气体分子不断运动,两瓶气体相互扩散;
⑤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反应消耗铜的质量计算生成NO的质量和消耗硝酸的质量,再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求出反应前稀H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1)图中金属D表面无气泡产生,不能与酸发生反应;
故答案为:D;
(2)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乙表面析出红色固体,甲没有明显现象,说明甲的活动性不如铜强,而乙的活动性比铜强;
故答案为:乙>Cu>甲;
(3)①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故答案为:2HgO$\frac{\underline{\;\;△\;\;}}{\;}$2Hg+O2↑;
②单质碳在高温条件下可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C+2CuO$\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
③反应物铝为金属单质,反应后生成氧化铝;可看成金属铝还原氧化铁生成氧化铝和铁;则还原方法可概括为:用一种金属还原金属氧化物;
故答案为:用一种金属还原金属氧化物;
(4)①烧杯内液体不能较多进入干燥管,可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即观察到:干燥管内的液面比烧杯内的液面低,且过一段时间后干燥管内的液面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若干燥管内的液(水)面比烧杯内的液(水)面低,且过一段时间后干燥管内的液(水)面保持不变;
②为排尽管内空气,应使稀硝酸充满干燥管;进入管内的稀硝酸与铜反应,放出气体,溶液逐渐变成蓝色,在气体不断产生时,管内液面下降;
故答案为:充满干燥管;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铜片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液面下降;
③得用氢氧化钠吸收有毒的气体,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故答案为:防止污染空气;
④由于气体分子不断运动,气体相互扩散而均匀混合,因此C、D两瓶内粒子基本相同,C瓶内粒子图应与D一致;
故答案为:
⑤设生成NO的质量为x,稀硝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
3Cu+8HNO3═3Cu(NO32+2NO+4H2O
192   504              60
3.84g   y               x
$\frac{192}{3.84g}=\frac{504}{y}=\frac{60}{x}$
y=10.08g  x=1.2g
反应前稀H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frac{10.08g}{100g}$×100%=10.08%
答:生成NO的质量为1.2g,反应前稀H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8%.

点评 本题涉及知识繁杂,解答时应逐题单独分析,不可因出现在一道题中而误将不相关的内容混为一谈.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水的净化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沉淀B.过滤C.吸附D.杀菌消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下列物质:①液氧②冰水③空气④二氧化碳,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①④(填数字序号,下同);含有氧分子的是①;属于混合物的是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酒后驾驶会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伤害.饮酒后可使视力暂时受损,视像不稳,辨色能力下降,因此不能发现和正确判断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乙醇:俗名酒精,是酒的主要成分.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请回答:
(1)乙醇是由三种元素构成;
(2)乙醇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2:6:1;
(3)乙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4.8%.(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将75mL乙醇与25mL水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的体积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毫升,原因是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物质A-J有下图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均略去.A、B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C、D、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单质,I是金属.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3:2,其中一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

试回答:
(1)上述转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①②(填序号);
(2)A、J、H的化学式为AH2O2、JMgO、HMg3N2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果在宇宙飞船上划燃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由于在失重的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①氦气、水、干冰三种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He(填化学式).
②某种催化剂可以把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转化为两种空气的无毒成分(图1是该反应的部分微观示意图)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存在形态发生变化的是N(填元素符号).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与物质的量(填“质量”或“物质的量”)之比相等,在该反应中作还原剂的物质是一氧化碳.
③科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疾--青蒿素(化学式是C15H22O5)和双氢青蒿素(化学式是C15H24O5)的贡献,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奖.该两种物质都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每摩尔分子都约含有3.01×1024个氧原子.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比11: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

(1)如图1所示装置和药品是教材设计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小明同学认为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丽同学认为不可以,其原因是碳与氧气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是气体.
(2)小芳同学用镁条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结果却发现倒吸的水量远远超过集气瓶的$\frac{1}{5}$.小组内同学帮她仔细检查,发现装置的气密性及操作步骤均无问题.你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空气中除氧气外还有其他物质与镁反应.
(3)小组内同学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同时考虑两点,一是药品(或反应物)只能与氧气反应,二是生成物不能是气体.
(4)小组内同学还对该实验进行了如图2改进.(已知试管容积为45mL).
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
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2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
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③①②④(填序号).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1mL刻度处才停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1装置可制取有关气体.

请回答:
(1)仪器a、b 的名称是:a酒精灯;b锥形瓶;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如用E 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水中的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
(4)实验室也可以用A 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试管口无需棉花),推测其反应物是A.
A.NaHCO3 固体B.大理石与稀盐酸C.木炭与氧气
(5)图2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O2 的体积,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当把针筒里的活塞内推时,若看到试管内,导管下端有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