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火锅是我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火锅常用的一种燃料是固体酒精。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对其成分进行探究。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a.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b.氯化钙、氯化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

①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②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

①按右图所示进行实验,发现烧杯内壁有一层白膜,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②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沉淀是如何形成的:_______________由此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

③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进行探究。

甲组同学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溶液变红

产生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清液中有氢氧化钠

清液中有碳酸钠

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该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烧杯内壁出现白膜说明有CO2生成,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酒精中含有碳元素 Na2CO3+CaCl2=CaCO3↓+2NaCl 白色沉淀 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除去碳酸钠,以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 【解析】本题考查了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碱、盐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等。 实验探究:①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按右图所示进行实验,发现烧杯内...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4.2 物质组成的表示 同步测试 题型:单选题

著名科学家张存浩获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研究的火箭燃料常用的氧化剂是高氯酸铵(NH4ClO4),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则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1     B. +3     C. +7     D. +5

C 【解析】 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3)+(+1)×4+x+(-2)×4=0,则x=+7价。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加热条件下,镁不仅能与水反应还能与氯化铵溶液反应。小组同学对此产生兴趣,他们将砂纸打磨过的镁条加入氯化铵溶液中并加热,迅速产生大量气体。为确定生成气体的成分,他们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镁与氯化铵溶液反应生成两种气体,每种气体只含有氮、氢两种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

(2)镁与水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

(3)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与酸反应。

(提出问题)该气体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H2和N2

猜想二:N2和NH3

猜想三:_____

(进行实验)

步骤一:小组同学闻气体气味,发现该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则猜想_____不成立。

步骤二:同学们把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水的A装置中除去_____,再将剩余气体依次通入B、C、D装置中,一会儿后,加热试管中的氧化铜,观察到B中溶液不变色,C中无明显现象,D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固体,试管口有小水珠。装置C的作用是_____(合理即可),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得出结论)猜想_____成立。

(拓展延伸)经过讨论,小华同学认为用点燃木条检验气体的方法代替装置D也能达到相同的探究目的。你认为是否可行?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

H2和NH3一氨气吸收生成气体中含有的水分H2+CuOCu+H2O三可行 【解析】 [做出猜想]猜想三:由于镁与氯化铵溶液反应生成两种气体,每种气体只含有氮、氢两种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镁与水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故猜想是 H2和NH3。[进行实验]步骤一:H2和N2都无刺激性气味。步骤二:氨气极易溶于水,而H2和N2都难溶于水,所以把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水的A装置中以除去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白色固体

C 【解析】 实验现象是通过感官能感觉到的,包括眼睛看到的、闻到的、手感觉到的等。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A选项正确;B.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选项正确;C. 铜不与稀硫酸反应,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无气泡产生,溶液不变色,C选项错误;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白色固体,D选项正确。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干冰 B. 高锰酸钾 C. 空气 D. 液氧

A 【解析】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这样的化合物是氧化物。A. 干冰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A选项符合题意;B. 高锰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B选项不符合题意;C. 空气属于混合物,而氧化物必须是纯净物,C选项不符合题意;D. 液氧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甘肃省陇南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俄罗斯方块你玩过吗?下面是为你设计的化学俄罗斯方块,请根据示例写出下列“口"中对应的化学符号或符号所表达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NH4+ 2个二氧化硫分子 【解析】 (1). 离子符号书写:元素(或根)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数字在左,正负号在右,电荷数为1时,1不写;离子符号前加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两个铵根离子:2NH4+ ; (2). 化学式前边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SO2表示2个二氧化硫分子 ; (3). 元素化合价的书写: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标化合价的数值,正负号在左,数字在右。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甘肃省陇南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生用品使用的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A B. B C. C D. D

A 【解析】A、塑料保鲜膜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符合题意;B、纯棉毛巾是用棉线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不符合题意;C、真丝围巾是用蚕丝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不符合题意;D、不锈钢锅是用不锈钢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4.1空气的成分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 机动车尾气的排放不会污染大气

B. 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会导致“温室效应”

C. 植树造林有利于遏制沙尘暴的发生

D. 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污染水源

A 【解析】 试题分析;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 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 氮的氧化物 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会造成空气污染故A是错误的。B中煤 石油 天然气 里面都含有碳元素 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故B是正确的:C中植树造林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防止沙尘暴的发生 故是正确的:D中磷元素会促进水藻迅猛生长,使水体出现水华 或者赤潮 从而造成水体污染,故D是正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天津市2018届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现有①乙醇 ②纯碱 ③氮气 ④铜。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用于制作导线的是__________

(2)属于可再生能源的物质是__________

(3)可用于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的是__________

(4)可用于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等化工生产的是__________

④①③② 【解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能反映物质的性质,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完成填空。 (1)铜具有较强导电性,可用于制作导线; (2)属于可再生能源的物质是乙醇; (3)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无毒、无味,可用于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 (4)纯碱可用于造紙、纺织和洗涤剂等化工生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